导图社区 心肺脑复苏
本章思维导图介绍了一个心肺脑复苏的流程,内容清晰具体有逻辑,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速速参考。
黄疸的思维导图,溶血性: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胆红素生成增加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成熟的混合产物),一起来看。
这是一篇关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思维导图,本图包括了检测和治疗的内容分支,非常实用,大家可以学习起来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肺脑复苏
一、心脏停搏主要原因
6H:低血容量、低氧、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高钾/低钾血症
5T:中毒、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冠状动脉/肺动脉栓塞、创伤
二、停搏心电图类型
1、可电击性心率:主要室颤(VF)、无脉性室速(pVT)尽快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室颤、室扑、无脉室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
同步电复律:除室颤、室扑外所有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2、非可电击性心率:心室停顿、无脉搏性电活动
电除颤无益
三、复苏
1、基础生命支持(徒手心肺复苏)
①判断呼吸心跳是否停止
有无反应?意识消失是心脏停搏首要表现,
拍打/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喊
有无呼吸?
看胸廓有无隆起,贴近口鼻感觉有无气息,判断<10s
如不能判定,立即开始复苏
有无心跳
摸颈动脉
在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呼吸不正常,立即复苏
②胸外按压
100-120次/min,深度:5cm,保证胸壁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按压/通气比:成人:30:2、儿童:单手15:1、新生儿:3:1
③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
托颌
适用于怀疑颈椎损伤患者
不成功,改仰头抬颏
清理口腔异物
④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
开放气道→捏鼻→包住口腔,吹气约1s
口腔严重创伤可用口对鼻
气囊-面罩
10次/min,避免快速/过分用力加压通气
只需使胸廓隆起即可
2、高级生命支持
①体表电除颤
适应症:可除颤性心率,如VF、pVT
电击能量
双向波:120-200J
单向波:360J
除颤成功后复发,再次除颤选用先前成功电能
电击次数
单次除颤
除颤后立即恢复CPR
完成5次30:2CPR(约2min)后,判断是否恢复自主心律及脉搏(判断<10s)
②呼吸管理
基本气道开放设备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怀疑颅底骨折时避免使用
高级气道设备
首选:气管插管
喉罩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③建立复苏用药途径
静脉途径
中心
需停止CPR
首选:外周
用药后再推注20ml生理盐水,抬高肢体10-20s
骨髓给药
气道给药
④CPR期间静脉输液
主要目的:用药
如有明确低血容量时,及时补液
除非明确低血糖,一般避免输注含葡萄糖溶液
高血糖会加重停跳后神经功能损害
⑤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
1mg 静推,3-5min重复1次
胺碘酮/利多卡因
可用于对除颤无反应的/合并难治性休克的VF/pVT患者
胺碘酮:初始剂量:300mg,5%葡萄糖稀释至20ml静推
利多卡因:首剂:1-1.5mg/kg,如需二次给药:0.5-1mg/kg
阿托品
指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窦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缓
1mg静注至总量3mg
碳酸氢钠
pH<7.1 BE<-10mmol/L 考虑使用
三、停搏后处理(脑保护及脑复苏)
①体温管理
核心温度32-36℃,维持24h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复苏后体温升高较常见,24h内可出现高热,应积极治疗
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性低体温(>32℃)可不必主动升温
低温中易寒战,酌情使用镇静剂
低温治疗后,体温每小时回升<0.5℃
低温治疗可能增加感染发病率、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凝血功能异常、高血糖、电解质紊乱(低磷低钾),及时处理
②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呼吸支持
目标:保证充分供氧及维持正常PaCO2水平
维持动脉氧饱和度>94%即可
③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循环支持
如怀疑心血管疾病导致停搏,应积极恢复冠脉血流(内科/介入),不得延缓
可适当提高血压水平一提高脑灌注压,建议SBP>90mmHg,MAP>65mmHg
④控制癫痫
⑤控制血糖
目标:8-1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