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编辑的几项基本技能
编辑的几项基本技能总结,包括把握原稿的技术规范、善于查找文献资料、掌握校对技术、熟悉字体与字号等。
编辑于2022-01-01 10:51:09第三章编辑的几项基本技能
第一节 把握原稿的技术规范
一 通用稿纸与专用稿纸
稿件要用方格稿纸单面誊清
⑴汉字结构分独体和合体
⑵用方格稿纸誊写,便于表明顶格、缩格、居中、空字、空行等格式要求。
⑶便于编辑计算字数,安排版面。
稿纸明确指定的项目应填写的项目,并对排印的字体、字号、格式作了详细批注。
二 书写
稿件要字字清晰,笔画到位,倒并不要求字漂亮。
注意:稿件正文的缮写,每段首行应先空两字(格),回行顶格。
回行时,下列各项不能分拆: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年份;⑵连点(省略号)⑶数码前后有附加符号,如80%、-20℃。
市面上出售的稿纸,有250格、300格、400格、500格等等,幅面有8开、16开等等,宜选购白边宽一些的稿纸,便于修改、稿纸的栏格宜淡,写上字后笔记突现,较理想的是淡蓝色格、淡绿色格、淡灰色格。红色稿纸最不好用,因编辑改稿用红笔,写在红稿纸上不醒目。目前出版社印发的稿纸或科研单位自印的稿纸,多数为16开300格,纸张大小比较适中。稿纸四周多数不加粗框,疏朗悦目;若四周围以粗框,则沉闷呆板。
数字的缮写,一般在每个格子內写两位数;有时为避免数字分拆,可挤写,不受此限制。 每行之首,不能见句号、分号、逗号、顿号、感叹号。也不能见书名号、引号或括号的后半个。每行之末,不能见引号或括号的前半个。 标点符号要写的标准、清晰,最常见的毛病是句号、逗号、顿号三则混淆不清,引号写的不标准,表示范围的连接号和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两者长短不加区分。
表示范围的连接号要用”一字线“又称”全身划“符号表示”—“。
表示范围的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浪纹“符号表示”~“
表示范围的破折号要用”两字线“又称双连划”——“
三 标注
标注对排印的特殊要求,应在原稿上用铅笔作比要的标注。主要有两种:❶在使用简化字的出版物中,若某字必须排繁体字,应标注予以强调。❷对外文的标注。英文的的缮写,要用印刷体,并区分大小写。
四 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与公式
1,名词术语的书写
稿件使用专业名词术语应当规范化,并且前后要一致,要根据国家标准(GB),或经中国科学院和各科有关部门审定的名称书写。
引进新名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外文。
2,计量单位的书写
计量单位,应按照我国有关单位标准化的命令、规定书写。
3,公式的书写
公式必须用印刷体缮写清楚。
公式中的符号,如大小写、上下角、正斜体、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等等,都要缮写清楚,必要时用铅笔注明要求。
五 书稿标题的逻辑层次
书稿标题的排列,必须注意逐级展开,井然有序。同级标题在书稿中的定位及题序的表示方式,应当前后一致。这样才能确切地反映全书的逻辑结构和作者清晰的思路。
我国目前对图书馆的标题层次顺序的编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式,二是编排式。
一是传统编排法:题序以汉字表示,细目可用阿拉伯数字分列。
二是编号式编排法:题序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细目可用拉丁字母分列。
六 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就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子主现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原则》等标准和有关论著,对常见文献类型的著录格式作一简要介绍。
1,专著(图书)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2 蔡雯.现代新闻编辑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编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如: 7邓广铭.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文学遗产,1996.⑶:57~60
3,论文集析出单篇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4 张秀民.我国最早的金属活字.见:阳海清主编.版学研究论文选集2.北京:书目文件出版社,1995.37~40
4,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报名出版日期(版序) 如:8 周。为作者叫屈。文汇读书周报,1996-06-01⑷
第二节善于查找文献资料
一、利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特定的需要,汇集某一定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方式编排,以备查考的图书。工具书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与编辑人员关系最为密切的五类工具书。
1,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有”工具书之王“之称。百科全书分为两大类:一是综合性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旧称”大英百科全书“)等;一是专科性的,如《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百科全书》等。
2汇集主要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年鉴,年鉴是逐年编辑出版的概述一年事物的发展并。按惯例,年鉴封面和书脊上标明的年份,是指出版年,记载的是上一年的内容(少数年鉴例外),使用时应注意。
年鉴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前者如《中国百科年鉴》,后者如《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
3,词典,词典是汇集字词,按一定方式编排,并逐一予以解释的工具书。编辑人员常用词典,大体有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三大类。
⑴语文词典,是以一般词语(又称普通词语)为主要收录对象,着重对词义本身进行解释工作的工具书。
⑵专科词典,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学科中的专业词汇为收录对象,着重解释事物概念、专业知识的工作书;如《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孙树松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等。
⑶综合性词典,是兼收一般词语和各种专业词汇的词典,可视为语文词典与专科词典的有机结合。《辞源》和《辞海》是这类词典的典型代表。
4,书目,书目 即图书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等项目,或叙及图书内容、学术源流、收藏情况,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工作书。
5,索引,索引是把一定范围文献资料中的有关项目(篇目、专名、词句、事项等)摘录出来,注明出处,按一定的方法编排,指引读者查找文献工具书又叫”引得“
二、利用”检索期刊“
检索期刊就是以期刊形式出版的书目,索引或文摘。现介绍3种。
1,《全国新书目》(月刊) 中国版图书馆等单位编辑出版。这是逐月报道全国新出版期刊的检索期刊。
2,《全国报刊索引》(月刊)上海推书馆编辑出版。这是逐月报道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的论文资料。
3,《新华文摘》(月刊)新华文摘社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刊每月选载全国重要报刊上的文章,或全文转载,或摘录。
三、利用”工具书的工具书“:工具书的工具书又叫工具书指南,是工具书的书目。
第三节 熟悉字体与字号
一、印刷用的字体
1,宋体:又称老宋体、书报标准体。系明人取法宋刻,并加以严格的规律化而成,后来成为我国最早的铅字字体。
2,楷体:又称活体,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近似手写楷书,柔和悦目。这种字创制与1909年。
3,仿宋体:模仿宋代精刻本字加工而成。仿宋铅字创制与1915年,笔画粗细匀称,横笔略向右上角倾斜。
4,黑体:又称文体字、方头字。笔画粗壮,起笔和落笔处不坐装饰。常用于标题和重点文句。
二、印刷用字的大小
1,号数制:号数制是将铅活字大小不同的规格用号数来称谓。基本字号是从一至七,一号又称最大号,七号又称最小号。这种指称方法在我国最为通行。
2,点数制:以”点“为计量活字尺寸的制式,叫点数制,又叫点制。
3,级数制:”级数制“源于照相排字采用的计量单位,一级为0.25毫米。
第四节掌握校对技术
一、校对的意义
校对不仅仅是改正错漏,还是一件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一丝不苟、踏踏实实 的工作作风。大量的知识性错误和文字错误和版式错误等,往往就出在校对这一环节上。因此,把好质量关,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校对的职责
校对的职责主要是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文字、标点符号、图表以及格式等方面的错误,核对校样页码顺序、注文和注码等等。校对应忠实于原稿,不能擅自改动。
三、校对的程序
一本书的校对次数,根据书稿的复杂程度和质量要求而定。一般是:先毛校,然后”三校一读“。
1,初校,初校是把打出的校样与原稿相对的第一个校次,又称一校,它是整个校对工作的基础。初校时还要注意核对图的正倒及图、表、说明文字的安放位置;注意版式是否符合原稿所批注的要求,包括标题、字体、字号等等。
2,二校,二校也必须对照原稿逐句校对。二校是初校的补充,除进一步消灭初校应予消灭的各种错误外,重点是解决错别字、倒字,以及行距是否匀称、字距是否合乎规定等方面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初校时已批注之处二校样是否已改正过来;有没有因为校对符号写得不清不楚、不正确而产生的错误。
3,三校以后,要对全部原稿和校样整理、清点、检查一遍。
四、校对的操作方法
1,对校法:对校法又称点校法。原稿置左侧,样稿置右侧。先看原稿,后看样稿。左手食指指着原稿要校对的文字,默念文句;右手执笔点着样稿,逐字逐句对下去。默念时应有一定的间歇,一般有五六个字或两个词汇为宜。遇有应改之处,左手按原稿不动,右手批改;或备一尺,改错时以尺代左手压住原稿,左手解放出来校样。
2,折校法:原稿置桌上,校样夹在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执笔),压在原稿上进行校对。校对时,尽量把手夹在手指间的校样逐行紧靠在原稿要校的文字上,随着视线从行头到行尾移动,力求做到一眼能够同时看清原稿和校样的字句。要全神贯注默念文句,并以默念来控制视线和校样移动的速度。校到校样的一行末尾时,可用拇指和中指向前移动校样(不必离开原稿),并用食指在校样行间轻轻压折。发现错误时,左手持校样并以食指压住校样,右手改错。
3,读校法:有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文句,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错;或相反,一人朗读校样,另一人核对原稿。读稿者应清楚地读出每个字、每个符号和批注的版式,同音字、冷僻字要着重说明;另起一行或换用字体时,亦应提示。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