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编辑于2022-01-04 14:07:38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
概念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扇额为评价方式
发挥作用的途径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
内心信念
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点
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的起源
错误学说
天意神奇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动物本能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劳动
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
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利益关系逐渐明确
人与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
道德逐步得到确认
自由
责任等内容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利益冲突需要
规范
协调
制约
道德的作用
适应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调节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人在社会实践中意识到
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
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阶级性和普遍性
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评价标准
善恶
维持途径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
内心信念
特点
非强制性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本质上
知行合一
立足现实
追求理想
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世界
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
从人大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不是简单地再现世界或描述世界,而是对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功能
1、认识功能
内涵
反映社会关系
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人们借助道德认识自己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他人
家庭
社会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南
2、规范功能
途径
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行为
和法律一样: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调节功能
方式
通过评价等方式
途径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
内心信念
效果
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不是孤立进行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律
道德的作用
作用是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先进性的体现
1、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
2、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通
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二)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3、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
把其中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剔除出去
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挖掘出来
总结传统美德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概括
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型发展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复古论”
“虚无论”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发展
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
发端于中共成立以后的工人和农民运动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地位
1、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强调发扬革命传统是我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2、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始终贯穿中国革命道德的一根红线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
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坚持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3、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成果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既社会公德)
作用
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
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1、进行健康网络交往
2、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3、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2、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1、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2、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
(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热情服务
5、奉献社会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4、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5、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三、弘扬家庭美德
(一)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1、注重家庭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2、注重家教
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3、注重家风
甲等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美德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互助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1、避免误区
1、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2、处理好几种关系
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2、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对结婚成家需持谨慎、理性的态度
四、锤炼个人品格
(一)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道德的特点
历史性
民族性
时代性
坚持
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认识到道德的发展是曲折上升的
对历史上各种道德形态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崭新类型道德所具有的历史优越性和时代进步性
对社会深刻改革背景下,道德领域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学会理性地辨析并形成正确的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走进真善美
地址假恶丑
体验道德的愉悦
追求高尚的快乐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念和道德信念
(二)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1、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2、向道德模范学习
3、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1、知荣辱
2、讲正气
3、作奉献
4、促和谐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