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静脉全身麻醉
因其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当,所以其作用时间较长、与芬太尼相比,循环更加稳定,更适合心血管和老年病人的手术,但不良反应与芬太尼相当。
编辑于2022-01-04 16:48:39静脉全身麻醉
最大缺点
可控性差
连续给药
需要5个药物半衰期才能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
咪达唑仑
唯一水溶性BZ且半衰期最短的BZ;长效(地西泮、安定)
体内过程
作用于GABA,Cl离子内流,超极化
全麻诱导:0.05~0.2mg/kg,15~20s内iv,肾衰竭,因体内血浆蛋白减少,游离药物增加,可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麻醉前用药:0.02~0.04mg/kg,起效快,持续短(2~3h,与其再分布和代谢快有关)
肌注:5~10mg,吸收迅速且完全;半衰期:2~3h
其余给药方式:首关消除多,生物利用率低(地西泮,即安定,适合口服)
药理作用
呈剂量依赖性
可有效清除术中知晓和产生良好的顺行性遗忘
硫喷妥钠(巴比妥类),逆行性遗忘;与咪达合用,二者遗忘作用增强
可加强麻醉药的作用,减少用量
抗焦虑(首选BZ)、抗惊厥、催眠、肌松
对脑作用与丙泊酚、瑞芬一致
抑制呼吸,与iv速度有关,合用阿片类易出现呼吸遗忘
降低眼压;但不能防止司可林插管时造成的眼压升高,但是安定可以
禁忌症
过敏、抑郁症、器质性脑损伤、孕妇、闭角型青光眼和严重疼痛未控制的病人
精神分裂症(可用强安定药、抗精神病药、酚噻嗪类、丁西先苯类)
氟马西尼
BZ阻断药,拮抗BZ
右美托咪定
新型镇静催眠药,可术中唤醒
药理作用
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突触前a2受体
抑制NE的释放
终止了疼痛信号的释放
减弱血管收缩,BP降低
突触后a2受体
外周血管收缩(只在输液过大过快时出现暂时性BP升高)
抑制交感神经,BP、HR下降
作用于脊髓内的a2受体,产生镇痛、镇静、缓解焦虑
抑制交感、镇痛、镇静
一定的利尿作用
对呼吸无抑制,对心脑肾还有保护作用
循环:主要减慢HR,甚至停搏;降低外周阻力>>BP下降(重度传导阻滞,重度心功能不全禁用)
麻醉
麻醉诱导前持续输注:0.5~1.0ug/kg(10~15min),可使诱导平稳,减少插管反应,过量可暂时性收缩血管,过缓HR
维持:0.2~0.4ug/(kg*h),单独使用术中易唤醒
重症患者的镇静:0.2~0.7ug/(kg*h),既可使患者安静舒适,又可随时唤醒患者配合治疗
体内过程
肝代谢、肾排泄
大剂量,作用于a2受体,显著收缩外周血管
持续输注时间越长,半衰期越久,术后苏醒越难,故需提前停药(手术结束前40min~1h)
不良反应
持续输注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口干(此时减少右美的量,并增加静脉液体流速,抬高下肢,升压药应用)
注意禁忌:迷走张力高、糖尿病、HBP、高龄、心缓、肝肾不好
氯胺酮
静脉麻醉药中唯一有较强镇痛作用的
可单独使用于一些短小手术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麻醉
麻醉
因为氯胺酮麻醉后会发生精神副反应,所以一般不用于成人(若用,复合应用中枢性镇静药),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
因其镇痛作用强,常复合羟基丁酸钠、地西泮等镇静强而镇痛弱的小儿麻醉,术中间断iv维持
配合肌松可插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有右向左分流者
1、肌内注射:小儿短小手术,4~6mg/kg,年龄在2岁以下,体液量大,剂量增加至6~8,2~5min起效,维持30min;2、静脉滴注:先iv 1~2mg/kg,后持续滴入0.1%氯胺酮溶液维持,先快后慢,易药物蓄积,少用;3、静脉注射法:首次1~2mg/kg iv,1min缓慢iv,作用持续10~15min,用于不需肌松的小儿手术,或肌松要求小如人工流产,烧伤换药的成人短小手术;4、亚麻醉剂量:<0.4mg/kg,用于硬膜和神经阻滞镇痛作用不佳时
禁忌症
严重高血压,高颅内压,高眼压(可暂时失明);甲亢,嗜铬细胞瘤,心功能代偿不足;咽喉口腔手术,插管严禁单独用;癫痫和精神病
并发症
精神神经症状:见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苏醒后瞻望,狂躁,呻吟,精神错乱,严重者抽搐或惊厥,成人、女性、短手术多,麻醉结束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有预防作用
循环:直接抑制心肌收缩,但兴奋心血管中枢和感觉神经,一般兴奋占优,BP,HR增加
颅内压: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组织代谢率和氧耗
呼吸:抑制
分泌物增多
可造成呼吸道梗阻
术前常规用抗胆碱药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
阿片类受体激动药
舒芬太尼
镇痛作用最强
因其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当,所以其作用时间较长
与芬太尼相比,循环更加稳定,更适合心血管和老年病人的手术,但不良反应与芬太尼相当
用量
大剂量:8~50ug/kg,心胸外科,神外
中剂量:2~8ug/kg,较复杂的普通外科
低剂量:0.1~2ug/kg,全身麻醉诱导(插管:0.3~0.6ug/kg)或门诊小手术
芬太尼
麻醉方法
诱导
常用剂量:0.1~0.2mg(可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半衰期:4.2h
大剂量
6ug/kg: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20ug/kg:因其对循环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循环恢复,所以可大剂量用于新脏和大血管手术,或者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总用量可达到50~100ug/kg
维持
一般在手术开始前或者术中每30~60min追加0.05~0.1mg,以抑制机体过高的应激反应
体内过程
“快”---1min起效;“短”---维持10min;“强”---镇痛强(最强为舒芬太尼)
肝代谢、肾排泄
注意事项
芬太尼类都有
循环
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但兴奋延髓迷走神经>>HR升高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纠正
大剂量时BP和HR下降,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此时减慢芬太尼输注速率,适当补充血容量
手术刺激或麻醉过浅可时BP升高
呼吸
过快iv时呛咳:对心脏功能不好和颅内高压不利
抑制呼吸:频率减低,剂量过大时潮气量减低
呼吸遗忘:反复、大量>>3~4h之后,胃壁和肺组织的芬太尼再分布,出现呼吸抑制,此时要呼吸控制+拮抗药
其他
不释放组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
肌肉僵硬:胸壁+腹壁肌肉>>之后会引起CVP和颅内压升高,妨碍通气,需要肌松药解除
预防:应用芬太尼之前给肌松+减慢iv速率
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颅脑肿瘤或颅脑外伤引起的昏迷、2岁以下小儿
瑞芬太尼
半衰期最短,9min;持续输注半衰期为3~5min;且不经肝肾代谢
诱导
在镇静,肌松后iv,2~4ug/kg,抑制插管应激反应
维持
15~120ug/(kg*h),其可增强异氟烷的麻醉作用,减低其MAC,程度与年龄相关
代谢方式
u型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因为有酯键,能被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所以,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
优点:1、精确调整剂量,麻醉平稳,易于逆转;2、副作用较少;3、不依赖肝肾;4、重复使用无蓄积
瑞芬还可以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降低,颅内压随之明显减低,因而适合于颅脑手术
术后痛:因其代谢快,术后出现疼痛也快,剧烈疼痛可引起心血管意外
丙泊酚
作用机制
与GABA(r-氨基丁酸)结合,增加Cl离子内流,产生超极化
麻醉方法
诱导
成人:1.5~2.5mg/kg;30s~45s内注射完;一次臂-脑循环时间(10~40s)起效;单次iv麻醉作用维持5~10min;90s达到峰值;半衰期0.5~1.5h
小儿:因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清除率高,诱导量适度增加
维持
4~12mg/(kg*h)
代谢、排泄
经肝代谢,肾排泄
可控良好,清醒彻底无蓄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药理作用
剂量依赖性
CNS
感觉意识消失
可减低
用于神外手术
脑血流量
脑氧代谢率
颅内压
正常:80~120;>200算颅内高压
抑制呼吸
频率减低
潮气量下降
iv时,减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抑制循环
抑制心肌收缩
扩张外周血管
血压、心率下降
缓慢注射时,抑制效果可减弱,但麻醉效果可能减低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大豆、鸡蛋过敏、脂肪代谢紊乱者(高血脂)慎用
BP下降,HR下降,呼吸抑制
注射痛,血栓性静脉炎,肌肉痉挛(可用地西泮、米达唑仑、毒扁豆碱控制)
禁忌症
过敏、高血脂、严重循环功能不全、妊娠与哺乳期妇女、3岁以下小儿、精神病、癫痫病患者
依托米酯
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诱导
0.1~0.4mg/kg,年老体弱者减半
体内过程
肝代谢、肾排泄
不影响肝肾功能、不释放组胺
快速降低眼压,有利于内眼手术
药理作用
循环
影响小,BP稍微有下降
但舒张冠脉血管,冠心病也适用
CNS
类似丙泊酚,但不影响脑灌注压,对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呼吸
影响小,iv快,剂量大时抑制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与芬太尼合用时加重
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无临床意义,注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