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故意杀人罪
刑法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包括法律条文,概念和法益,犯罪构成。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事责任的内容。
非法拘禁罪 刑法各论——非法拘禁罪包括法律条文,概念和法益,犯罪构成,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事责任的知识点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故意杀人罪
法律条文
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概念和法益
概念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提前结束他人生命:多采取作为方式
消极不延长他人生命:多采取不作为方式(前提:有作为义务)
此情形下的争议问题:”安乐死“
在我国”安乐死“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安乐死属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积极安乐死
消极安乐死
Q:实质上阻却违法性而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况可能有哪儿些?
法益
他人生命权
已经死亡的不能成立本罪对象
误认为有生命之人而害之
多数观点人为是故意杀人未遂
明知已经死亡而侵害
造成尸体损毁可构成侮辱尸体罪
犯罪构成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罪与非罪
自杀与故意杀人罪
一方死亡,另一方未死亡:不以未死亡者故意杀人罪处罚
此罪与彼罪
与危害公共安全罪
P113
与刑法中规定的暴力犯罪致人死亡
转化犯
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过失致人死亡
刑事责任
Q:”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
人
是指有生命的自然人,我国非特定侵犯况下的”自杀“与犯罪无关,因而,”自然人“限制解释为”他人“
自然人的生命起始——独立呼吸说
自然人的生命终结——综合判断说
Q
为何要讨论生命的始期与终期?
采取脑死亡标准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