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
这是一篇关于宪法的思维导图,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史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思维导图,包括:良好的开端、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宋词、明清小说、汉字书法等内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四大农书、医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宪法
原则
资产阶级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人权原则
法治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先倡导而由法国孟德斯鸠所完成的
社会主义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表现
成文
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法律
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
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
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创造
运行
制定宪法
制宪权与制宪主体
制宪权,即宪法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由于制宪是一种主权行为,所以制宪主体应该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近代以来的宪法历史表明:人民是制宪主体,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制宪权,而是通过或主要通过间接民主的形式制定宪法
制宪机关
人民作为制宪主体总是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制定宪法的工作,这种为了宪法的制定专门成立的机关就是制宪机关。我国1954年制定宪法的时候,成立了一个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制宪程序
制宪程序是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了保证制宪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定宪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
组织制宪机关,设立宪法起草机构
提出或公布宪法草案
讨论、审议并完善宪法草案
通过或批准宪法
颁布宪法及其生效的日期
修改宪法
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删除、增加或变更宪法内容的行为
宪法修改的方式
宪法修改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各国宪法规定不一,有些国家的宪法甚至没有规定。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各国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全面修改
部分修改
无形修改
宪法修改的程序
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先决投票、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通过和公布五个阶段,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必经这些程序
提案
先决投票
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的程序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程序
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程序
作用
权力作用
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
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法制作用
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
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政体作用
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改革国家政治体制
经济作用
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促进经济的发展
必备条件
宪法的充分实施
法制的健全和完备
内容
审查法律、法规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
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业事业等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性质
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意义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
有利于健全法制
有利于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