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概述
作者分享了一张初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部分概述思维导图,包括了一些比较详细实用的初级会计知识点,欢迎参考。
编辑于2022-01-14 10:55:33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概念、 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概念
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主要特征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对象
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提示】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 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纳税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三、会计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确认(定性)→计量(定量)→记录→报告。
2.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的过程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二)拓展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未来)
(2)参与经济决策(现在)
(3)评价经营业绩(过去)
四、会计目标
概念: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必须与投资者的决策密切相关。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和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概念: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人以自我为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 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提示 1】区分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以及经济业务是属于企业还是企业的所有者。
【提示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 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生产车间、分公司、 企业集团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人都想长命百岁)
概念: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 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 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会计:所得税:收入-费用(折旧)=利润,*25% 破产会计
(三)会计分期 (人生每个阶段都不同)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 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提示 1】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提示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
(四)货币计量 (人没钱不行)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 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示 1】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提示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提示 1】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提示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基础
含义: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 盯“事” 收付实现制 → 盯“钱”
甲公司 1 月份向乙公司发货 5 万元,乙公司于 2 月份向甲公司付款。甲公司:(收入)
甲公司 1 月份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1000 万元,年利率 为 6%,3 月底向银行支付利息 15 万元。甲公司:(费用)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 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提示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 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提示 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 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在我国,企业会计采取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如今的和以前的自己相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自己和别人比): 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租入资产(短期租赁和低值资产租赁除外)视同自有资产计提折旧(例:一个机器使用期限20年,租18年)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 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的大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 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常考案例: (1)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 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