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概述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适用于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一系列专业。
编辑于2022-02-06 13:33:36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病因: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机制: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食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没有浆膜层,故食管病变易扩散至纵膈。
食管下括约肌(LES):食管下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 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此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胃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胃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促使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小肠
功能:消化与吸收。
十二指肠
全长约25cm
球部
消化性溃疡好发处
降部
横部
升部
空肠
长约2.4m
回肠
长约3.6m
空肠与回肠无明显分界线
大肠
全长约1.5m
功能:吸收水分和盐类,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的贮存场所。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消化腺
唾液腺
肝
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的解毒器官
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血流量约为1500ml/min
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合成代谢都需要肝脏的参与
解毒作用: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均要经过肝脏分解去毒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生成胆汁:胆汁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胰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分为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外分泌结构包括腺泡细胞和小的导管管壁细胞,分泌胰液。
胰液中碳酸氢盐含量很高,主要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酸的侵蚀,也给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PH7-8)
内分泌结构为胰腺组织中的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升高血糖
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血糖
胃腺
肠腺
腹膜
肠系膜
网膜
功能
摄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肝脏是体内物质代谢最重要的器官
常见症状体征
恶心呕吐
护理问题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1.失水征象监测:
生命体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
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
观察有无失水征象(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弱、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2.呕吐的观察与处理
观察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
遵医嘱应用止吐药及其他治疗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给予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
若口服补液未能达到所需补液量、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需静脉输液
活动无耐力 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1.生活护理
呕吐时应帮助病人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吐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去除异味
2.安全护理
告知病人突然起身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指导病人坐起时动作缓慢,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焦虑 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心理疏导: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
应用放松技术:深呼吸法,交谈、听音乐、阅读等转移注意力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
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鲜红色;
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呕吐常在餐后,量大,含酸性发酵宿食
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带粪臭味
急性胰腺炎可出现频繁剧烈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甚至胆汁
呕吐频繁、量大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
长期呕吐伴畏食者可致营养不良
昏迷病人呕吐时易发生误吸,引起肺部感染、窒息
腹痛
护理问题
疼痛:腹痛
1.腹痛的监测
观察并记录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警惕并发症的出现
观察非药物性或药物性止痛治疗的效果
2.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
行为疗法:指导式想象、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生物反馈
局部热疗法:除急腹症外,可用热水袋热敷,解除肌肉痉挛达到止痛
针灸止痛
3.用药护理
癌性疼痛应遵循按需给药原则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和用药后的镇静效果
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4.生活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当体位,加强巡视
焦虑
急性腹痛:多为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
慢性腹痛:多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肿瘤压迫及浸润等
某些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外脏器疾病也可引起腹痛
腹痛表现为隐痛、钝痛、灼痛、胀痛、刀割样痛、钻痛、绞痛,持续性痛或阵发性痛
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腹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恶心呕吐、反酸
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伴有腹泻、腹胀
大肠病变多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急性胰腺炎多为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急性腹膜炎疼痛弥漫全腹部,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腹泻
护理问题
腹泻
1.病情观察:排便情况、伴随症状
2.饮食护理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
急性腹泻遵医嘱,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3.活动与休息
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4.用药护理
腹泻应病因治疗为主
应用止泻药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及时停药
应用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
5.肛周皮肤护理
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促进损伤处愈合
6.心理护理
注意病人心理状况的评估和护理,鼓励病人配合检查和治疗,稳定病人情绪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
发生机制:肠蠕动亢进、肠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
小肠病变时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可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
大肠病变时粪便可含脓、血、黏液,累及直肠时可出现里急后重
吞咽困难
食物从口腔运送至胃的过程中 受阻 产生咽部、胸骨后梗阻感或停滞感
嗳气(俗称“打饱嗝”——提示胃内气体较多)
消化道内气体从口腔溢出,气体经咽喉时发出特殊声响,有时伴特殊气味
反酸
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到酸性物质
灼热感或烧心感
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常伴反酸
主要由炎症或化学刺激作用于食管黏膜引起
畏食或食欲不振
惧怕进食或缺乏进食的欲望
严重食欲不振称为“厌食”,可致营养不良
腹胀
腹部胀满、膨隆的不适感觉
因素:胃肠道积气、积食、积粪、腹水、气腹、腹腔内肿物、胃肠功能紊乱等
腹水>1000ml时,亦出现腹胀不适
便秘
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
常见因素
进食量过少、食物缺乏纤维素、水分,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
结肠平滑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
各种原因的肠梗阻
排便反射减弱、消失,腹肌、膈肌、盆肌张力减低
结肠痉挛 缺乏驱动性蠕动
黄疸
血清中胆红素升高
正常胆红素最高17.1umol/L
隐形黄疸:胆红素低于34.2umol/L时,黄疸不易察觉
高于34.2umol/L时,出现黄疸表现
呕血与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幽门以下者可仅有黑便
呕血呈鲜红色或血块——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
呕血呈棕褐色咖啡渣样——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酸性血红蛋白
黑便柏油样——黏稠、发亮,因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粪便暗红或鲜红色——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在肠内推进快(需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