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审计计划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编辑于2022-04-24 23:45:58第二章 审计计划
1. 初步业务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初步业务活动目的
考量自身: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考量对方: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事项
达成一致: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所有签约后的活动都不属于初步业务活动
审计的前提条件
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确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是商业企业or公共企业or非营利组织)
2. 财务报表的目的(通用目的or特殊目的)
3. 财务报表的性质(是整套财务报表or单一财务报表)
4. 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
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1.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2.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
3.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确认的形式
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必须)
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 管理层的责任
4. 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告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审计的前提条件
5. 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
考虑特定需要
组成部分的审计。如果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同时也是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决定是否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审计业务约定书(可送可不送)
连续审计
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对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作出修改
注册会计师可以决定不再每期都致送新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其他书面协议
导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修改的因素(△)
1. 有迹象表明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2. 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
3. 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变动
4. 被审计单位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动
5. 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6. 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变化
7. 编制财务报告采用的编制基础发生变更
8. 其他报告要求发生变化
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要求 的原因
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合理理由
管理层施加的或者请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不一定合理
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的要求(单选题高频考点)
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时,注册会计师不应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是程序
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2.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宏观)
审计范围(14个)
通用因素考虑
1. 拟审计的财务信息所依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是否需要将财务信息调整至按照其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
2. 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如某些行业监管机构要求提交的报告
3. 对利用在以前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如获取是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相关的审计证据)的预期
集团审计因素
1. 预期审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应涵盖的组成部分的数量及地点
2. 母公司和集团组成部分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已确定如何编制财务报表
3. 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组成部分的范围
4. 拟审计的经营分部的性质,包括是否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5. 除为合并目的执行的审计工作外,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法定审计的需求
工作环境因素
1. 外币折算,包括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对外币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 内部审计工作的可获得性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
3. 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情况,及注册会计师如何取得有关服务机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限证据
4.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对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预期
5. 协调审计工作与中期财务信息审阅的预期涵盖范围和时间安排,以及中期审阅所获取的信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6. 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时间协调和相关证据的可获得性
目标时间安排沟通(7个)
1. 与被审计单位对外报告的时间表,包括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2.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举行会谈,讨论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的类型和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其他事项(口头或书面沟通),包括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和向治理层通报的其他事项
4. 与管理层讨论预期就整个审计业务中审计工作的进展进行的沟通
5. 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沟通拟出具的报告的类型和时间安排,以及与组成部分审计相关的其他事项
6. 项目组成员之间沟通的预期性质和时间安排,包括项目组会议的性质和时间安排,以及顾复核已执行工作的时间安排
7. 预期是否需要和第三方进行其他沟通,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法定或约定的报告责任
审计的方向(14个)
1. 重要性当面
2.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3. 财务报表层次风险
4. 人员投向
5. 项目预算 时间投向
6. 职业怀疑
7. 以往结果
8. 管理层基调
9. 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
10. 对内部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11. 经营变化
12. 行业变化
13. 准则变化
14. 其他重大变化,如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环境变化
审计资源(4个)
1. 调配资源: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等
2. 资源分布: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包括分派到重要地点进行存货监盘的项目组成员你的人数
3. 调配时间: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点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的等
4. 管理资源你: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合伙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程序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修改
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更新和修改
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
指导、监督与复核
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取决于以下因素
1.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2. 审计领域
3.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4. 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3. 重要性(△)
重要性的含义(多选题必考点)
1. 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2. 对重要性是判断啊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个共同作用的影响
3. 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重要性水平的确认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单选题必考点)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运用职业判断,考虑重要性
选择基准的因素(△)
1.财务报表要素(会计6要素)
2.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为例评价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行业所处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基准不需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常用的基准(简答题/综合体高频考点)
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经营状况大幅波动,盈利和亏损交替发生
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取绝对值),或选择其他基准,如营业收入
新设企业,处于开办期,目前正在建造厂房及购买机器设备
总资产
新兴企业,目前侧重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业收入
开放式基金,致力于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资金净值
净资产
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
成本与营业费用总额
公益性质的基金会
捐赠收入或捐赠支出总额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金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认定层次的重要性)(单选题/简答题必考点)
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与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药企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业务)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单选题必考点)
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总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影响执行重要性的因素(多选必考点)
1. 对审计单位的了解
2. 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 根据前期识别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通常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不能认为操纵)(多选题高频考点)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机器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被审计单位在下一年采用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准则 都不能是修改重要性的原因
在审计中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多选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但是,这并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出于以下考虑
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很大,需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风险
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项目,不能因为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错报
错报的定义
定义:双层含义1.指某一财务报表金额之间存在差异 2.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需要对金额、列报作出必要的调整
导致错报的原因(单选题高频考点)
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解释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应用
累计识别出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一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可以不累积
确定微小错报的临界值时,考虑的因素(△)
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包括已更正和未更正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希望全部错报)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