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照料是一门课程
Infans, Toddlers and caregivers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
编辑于2022-02-16 16:07:39第三章 照料是一门课程
问题聚焦
1.照料活动如何建立课程所依赖的关系? 2.课程包括学习计划,而学习又与依恋有关;婴幼儿照料项目如何制定 计划来增进依恋呢? 3.照料者如何评估婴幼儿的即时和长期需求与发展? 4.什么是日常照料?请列举其中六项。
对婴幼儿课程的再思考
课程
课程被界定为具有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章重点:
在日常的照料互动中产生和发展信任关系。
以活动为基础→日常照料
将日常照料转换为课程。
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互动应是尊重的、回应式的及双向互惠的。 照料者要掌握持续的观察和评估。
为建立依恋关系制定计划
依恋(attachment)
定义:婴幼儿与某个特别的人之间的纽带。
发展、学习与依恋存在紧密的联系。作用:
获得
信任感和安全感
初步发展
个体终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
提供
丰富的感官体验、无尽的乐趣和享受
好机会
学习社会技能和动作技能
奠定基础
智力发展
构建
长期认知影响的结构
儿童与照料者双方受益
照料者收获儿童的依恋感
儿童收获自我的重要感
支撑照料即课程的政策
主要照料者体系(primary-caregiver system)
定义:让每位照料者仅负责照料少数几位婴幼儿。
原则:
1.负责3-4名儿童
2.组建团队体系
主照料者缺席,有熟悉的代替
3.照料者也可与其负责之外的儿童互动
一致性(consistency)
对照料方式的可预见性
用儿童已习惯的相同方式做事
减小照料过程中的变化
减小无助感,增强安全感,建立信任关系
照料的连续性(continuity of care)
儿童与同一位照料者相处几年时间。
更换或调整环境,而不是照料者
评估(识别儿童的需求)
在任一既定的时间内确定儿童的需求
识别范式
抓取需求信号→转变成话语
若不确定信号的意义→大声地用语言问儿童
通过观察、聆听和触摸等多种感觉寻求答案
学习儿童交流系统,可直接得到答案
照料者回应时会出现的问题
直接以食物代替
更关注寻求食物作为安慰的儿童
调整儿童的需求
儿童经常得不到满足的需求
新鲜空气
户外活动
多方需求和兴趣相冲突
坚持运用一致性(consistency)原则,则会更使问题看起来更平常化
具有韧性(resilience),儿童能自己应对。
日常照料
当照料者密切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时,日常照料就是及时的。
基本活动
喂养
喂食
母乳喂养
注意事项
让哺乳的母亲感到欢迎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优势
1.增强婴儿的免疫系统,减少过敏的风险。
2.天然含有恰当比例的脂肪和蛋白质。
3.根据婴儿需求提供乳汁,且成分会随着婴儿需求而变化。
4.彰显文化上的食物特点,让婴儿体验自己的文化。
支撑实例
美国儿科协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6 000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构成的健康机构,主要致力于保障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权威机构,也是美国及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项目之一:为家庭提供儿科和产科的照料服务
项目之二:美国军方为留住训练有素的女士兵而建
奶粉喂养
要点:
一对一关注
亲密的身体接触
不同照料方式的要求
中心式
寻找各种办法将婴儿抱起来
放松的坐下来专心喂养
家庭式
放松时间(release time)
尽量保证
是一段优质时间。因此,最好由形同的喂养者照料。
自主进食
自理技能(self-help skills)
与文化相联系的情感过程
促进儿童进餐自理技能的小贴士
要点:
理解每个孩子发出的信号
给孩子一些选择
设立清晰的界限
坦诚地作出回应
积极地进行互动
立即结束进餐当孩子吃饱时
学步儿自主进餐
围坐
矮桌
准备状态
饮食卫生
国家健康标准
食物、喂食、储存食物、清洗餐具
张贴和监管
注意事项
1.喂养与换尿布应完全分离,水池专用。
2.不用微波驴加热装有婴儿食物的奶瓶或广口瓶。
3.奶瓶中未喝完的奶及时处理。
4.不反复食用已开封时间较长的罐装婴儿食品。
添加辅食
添加指导
添加时间
不早于4-6个月
添加食物
专为婴儿生产的大米/大麦等谷物类食品,与母乳/奶粉一起食用。
频率
每次适量添加一种;适应后再逐渐加量。
过敏食物
小于6个月婴儿
麦片
白面粉(含面包)
鸡蛋
柑橘类水果
坚果、花生酱(甚至导致窒息)
学步儿
面包圈
棉花糖
爆米花
整粒葡萄及其他易卡在喉咙的东西
肥胖儿童
换尿布
皮克勒儿童成长中心
确保儿童全身放松
动作温柔
及时的回应
与儿童谈论每一件要做的事
让孩子始终集中注意力
儿童抗拒时
原则
试着鼓励孩子合作
不放弃,让孩子参与到任务中来
承认孩子的感受并用语言向孩子描述出来
严格的卫生程序
与当地的相关制度和健康要求相一致,并张贴在换尿布区
尿布区远离食物准备场所,必须专门用于换尿布。
更换程序
1.尿布台干净卫生。
2.更换的尿布需丢进有盖子的垃圾桶里。
3.清洁婴儿的臀部。
4.更换干净的尿布和衣服。
5.用流动的水为婴儿洗手。
6.打扫尿布台。
7.照料者彻底洗手。
8.根据情况佩戴手套。
如厕训练和如厕学习
如厕训练(toilet training)
如厕学习(toilet learning)
注重儿童意愿与参与性
皮克勒儿童研究中心
括约肌控制
原则10 重视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质量
试图与家长们合作,尊重家长不同的意见。 尊重差异。
有效如厕学习小窍门
1.尽可能提供适合的如厕用品。
2.尽量让家长选择简单宽松的衣裤,方便儿童自己穿脱。
3.对如厕过程中的意外状况要温柔地予以谅解。
4.避免与孩子较劲。
洗手、洗澡和梳洗
洗澡和梳洗
敏感性问题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
洗手
非敏感性问题
使用低矮的洗手池
允许儿童在闲暇时自由使用洗手池
不同的需求和观点
患病、残障或者其他生理障碍的儿童
可循的解决问题的资源
孩子的家庭
专家
孩子本身
学者读懂他们传达的信号
尊重家长对其孩子的期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穿衣
把任务简化到恰当的程度,让儿童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需要较长时间来磨合
午睡
按照自身需要而非他人制定的作息时间午睡非常重要。
读懂每个孩子所发出的信号。
家长是孩子的睡眠习惯和需求的最好信息源。
让婴儿用他们最习惯的姿势午睡。
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固定小床,每天小床都放置在相同的地方。
判断孩子的醒盹时间
读懂睡眠需求
文化因素影响人们对睡眠的态度。
学步儿
每天只需小憩一次
固定的睡眠环境刻意帮助缓解情绪
学步儿入睡小贴士
1.提供视觉上的私密性。
2.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3.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户外锻炼。
4.不要让孩子过度疲惫。
当婴儿与照料者建立起信任关系时,就会成为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