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书笔记
在这本著作中,埃利斯博士分享了大量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心理自助治疗,本书睿智、明快的写作风格让你的阅读既充满乐趣,也不乏启迪。这本操作性极强的手册为你提供了简单、直接的方法和实用的智慧,让你的生活更快乐,负面情绪更少。打开这本书吧,让负面情绪一扫而光!
编辑于2022-02-17 15:13:20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这是一部结合个人成长与社会变迁的励志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逆境中突破困境、实现自我超越的主题。书中将社会议题融入角色命运,强调面对失业、家庭变故等挑战时保持坚韧的重要性,传递出"沉默中努力"的坚定力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这是一部结合个人成长与社会变迁的励志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逆境中突破困境、实现自我超越的主题。书中将社会议题融入角色命运,强调面对失业、家庭变故等挑战时保持坚韧的重要性,传递出"沉默中努力"的坚定力量!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美]阿尔伯特·埃利斯
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
在美国心理学界的“十大应用心理学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力压弗洛伊德
他开创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心理临床疗法
阿尔伯特·埃利斯一生出版过70多部心理学著作,在学界和公众界都大获成功
他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小布什、克林顿、希拉里等美国政要所推崇
心理学大师埃利斯经典作品全6册
《控制焦虑》
《控制愤怒》
《理性情绪》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
《无条件接纳自己》
系列书籍可参考我的《读书笔记》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6-9-1
其他相关书籍推荐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健康管理全书》
《儿童时间管理全书》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情绪勒索》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应对焦虑》
一、如何找到情绪地雷
情绪地雷来自“不合理信念”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的看法和观念不一样,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三大要素
A(Activating event):代表具体发生的事情
B(Belief):代表对发生事情时的反应(观念或者信念)
C(Consequence):代表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帮助我们找到了情绪地雷埋在哪里
信念合不合理决定不同结果
举例
情人节老公没有给老婆买礼物(A事件)
合理的信念
认知(B1):婚姻缺乏仪式感
情绪/行为(C1):期待找回仪式感
情人节老公不一定要送老婆礼物
即便没有礼物,老婆也不会为此而过多纠结
自主性的积极行为
不合理的信念
认知(B2):老公不爱我
情绪/行为(C2):怀疑/挫败/彼此伤害
情人节老公一定要送老婆礼物
没有收到礼物,老婆就会有很强的怀疑、挫败甚至彼此伤害
自我挫折行为
大街上有人吐你口水(A事件)
合理的信念
认知(B1):这个人没有礼貌
情绪/行为(C1):或许他是无心的/期待他的道歉
不合理的信念
认知(B2):不应该有人向我吐口水,我真倒霉
情绪/行为(C2):很生气,想要报复回去,也向他吐口水
结果发现
新闻报道:向我吐口水的那个家伙是神经病,昨晚还拿刀捅伤了另外一个无辜的路人
自己的情绪也就不再是郁闷、生气,而是觉得很幸运,幸亏被捅伤的那个人不是我
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认知下,带来的情绪分别是郁闷和幸运,有这么大的差别
这些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也往往就成了我们情绪地雷的导火线
“不合理信念”来自“超过标准的期待”
不合理的信念包括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
必须、应该
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词语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一项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举例
老公情人节必须送我礼物
二是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
就是用某一件事或者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某个人
可能仅仅因为一件事情,老公以前对我所有的好,似乎都一笔勾销了
举例
老公没有送我礼物,他就是不爱我了
三是糟糕至极
灾难化想法
认定将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结果非常可怕、糟糕
仅仅因为一件事,就展开了联想、批判、误会、否定
举例
老公情人节没有送我礼物,他肯定有外遇了
多方位的不合理信念
对自己
情人节我必须要收到礼物,才能证明我们的恩爱
对他人
老公他一定要送我礼物,才能证明他爱我
对于周围的环境
朋友圈都在晒情人节礼物,我也一定要去凑个热闹(晒礼物)
“超出标准的期待”来源
僵化的成长塑造
超出标准的期待和我们小时候的成长轨迹密切相关
举例
一出生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长大后,依然默认所有需求都会被自动满足
成长过程中默认人人都应该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懂事
学习成绩
不考虑个体差异化,对目标片面要求过高
低挫折承受力
定义
指的是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够摆脱其困扰的能力较低
举例
小树苗
在大风中很容易被连根拨起
当我们的挫折承受力过低的时候,相当于情绪地雷的引线易燃,难免就会经常炸毛
受什么影响
生理条件
个人过去的经验
个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
一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提升
二、运用正确理念和认知拆雷
先了解ABCDE整体模型
A、B、C在第一部分已经学习过
本部分侧重点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表示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
E(Effective new philosophy):表示构建新理念,形成新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认知的不同阶段
B是过去式,代表旧有的不合理看法、观念、评价和解释
D是现在时,代表要通过反驳来推翻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E是将来时,代表未来要建立新的有效理念
就像英语中的过去式、现在时和将来时
认知拆雷
推翻一个人的旧有的不合理信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理性信念
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辩论(D)
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反驳
对于绝对化的要求
举例
老公情人节必须送我礼物
反驳
有什么证据证明,情人节必须送礼物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反驳
对于过分概括化
举例
老公没有送我礼物,他就是不爱我了
反驳
老公送不送礼物很重要吗?送礼物就代表很爱你,不送礼物就代表不爱你了吗?
从实用的角度进行反驳
对于糟糕至极
举例
老公情人节没有送我礼物,他肯定有外遇了
反驳
一直这么想,对婚姻关系会有什么好处吗?
构建有效的新理念(E)
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我们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之后,通常就会产生一些更理性、更积极的想法
和原来的不合理信念反驳之后,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举例
老公没送情人节礼物,他肯定在筹备下个重磅礼物呢
对老公,只要我给咱俩的情感账户存够了钱,相信你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
注意
固有的非理性理念不是被隐藏起来了,而是实实在在被改造成了这些新理念
只有不断地练习,积极实践,才能将有效的新理念固化下来,形成理性的认知模式
激发自我效能感
为了不让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演变成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
我们就要用“自我效能”来对这些心理暗示进行约束
人对于自己的某种行为
结果期望
就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举例
孩子为了考好成绩,认真听课
效能期望
就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举例
孩子不仅知道认真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
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
自我效能感越高
我们对于某些行为达到特定结果的把握就越大
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多多去做这些自我效能感高的事情,就离我们期望的结果越近
我们的期望被满足的可能性越大,就能激活更多的良性反应
三、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拆雷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积极选择情绪
情绪是可以选择的,取决于你是否可以摆脱惯性的情绪模式
举例
麻烦夸大化
是一种惯性的情绪模式
表现
一有什么事,我们就习惯把它夸大了说
这是人类应激的本能
如何形成
早期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劣,遇到的麻烦很多
人们发现如果用语言将这些麻烦进行夸大,往往能获得别人的支持
久而久之,为了活下来,将自己遇到的麻烦夸大化就成了普遍现象
思考
麻烦夸大化虽然有助于人类的生存,但是进化到今天的我们,如果能正确看待麻烦,通常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面对麻烦时两种情绪选择
一是有正面的担心和警觉
会让我们当下全神贯注地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
能调动所有资源快速攻克难题、完成目标
二是有负面的恐慌和害怕
会阻碍我们尽快摆脱麻烦、走出困境
原因
当我们恐慌和害怕时,会感觉能量抽离,浑身虚弱
甚至导致我们无法正常思考,无法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保持清醒的思考很重要,保持积极的正面的情绪选择也很重要
不抱怨的生活哲学
当我们选择了积极的正面的情绪,就会自动远离那些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抱怨的来源
社会、工作、朋友、伴侣、孩子,甚至自己
甚至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
举例
在生活中抱怨就像是鞋子里面进了沙子
感悟
鞋子里要是进了沙子一定走不了多远的路
只有时不时把沙子清空才能继续前行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让我们感觉不快,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
切莫抱怨,笑待时机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远离极端想法
人类拥有的众多情绪
不希望拥有的
害怕、恐慌、内疚、失望、悔恨等等
希望拥有的
快乐和满足
警惕两种极端
情境:当我们面对不适情绪和不当行为时
太过乐观
可能会选择性忽略和否认
过度悲观
可能会夸大和妖魔化
如何才能快乐和满足
一是折中
是指在极端悲观和极端乐观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
我们在这个中间地带活动的话,踩雷的机会会比较少
二是平衡
是指及时把握和调整——乐观和悲观情绪各自出现的比重
据说“大部分时间积极乐观,少部分时间负面或消极”的人,会过着烦恼较少的生活
折中和平衡的处事态度,会让我们的生活处于一个适度和稳定的常态,就是刚刚好
无条件接纳自我和他人
区分接纳与认同
接纳不等于认同
我接纳你这个人,但我不一定认同你的某个行为
接纳有两种情况
有条件接纳
简单来说就是有标准有要求的接纳
无条件接纳
是指没有任何条件和要求的接纳
无条件接纳自我
无条件接纳那个“好”和“坏”并存的我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虽然会有点失落,但是早点认清某些现实,会让自己活得更清醒
无条件接纳他人
无条件接纳他人也就是允许别人不完美,允许别人只是普通人
无条件接纳自己重要,无条件接纳他人也很重要
我们往往对身边最亲的人,例如伴侣、孩子等,要求最高
思考:现状
父母总是说会无条件接纳孩子
说起来简单,做到位真的很难
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爸爸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
学习好,爸爸妈妈才喜欢
学习不好,爸爸妈妈的喜欢就成了假的
孩子的待遇随着分数忽高忽低,患得患失之间,父母的爱也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和他人,特别是无条件接纳我们最爱的人,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些思考及感悟
抱怨、抑郁等情绪是正常的情绪
但不要用力过猛,把愿望当做必须实现的目标
人需要有追求,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
自我价值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的赞许
活自己的人生,不要为不理性的情绪所累
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人生
有坏情绪是本能,控制住了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