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第一章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该图是法硕非法学刑法考点详解,第一章节详解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一章 刑法绪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概念
定义:规定了犯罪及法律后果
存在形式(表现形势/渊源)
1.刑法典:全面、系统的规定了犯罪及后果的内容。修订于1997.3.14
刑法修正案也属于刑法典的内容,一共11个
总则:是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分则、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分则:具体的规定了犯罪的成立要件和法定刑罚
2.单行刑法:规定某一类的犯罪及法律后果或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
只有一个1998.12《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在经济、行政等非刑事法律(法规不行)中附带规定的一些(严重违反其他法律,也会造成犯罪)
附属刑法只是重申了刑法的内容,没有规定新的法规
二、特征
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保护一切对社会重要的利益
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通过规定犯罪和刑罚,同一切犯罪作斗争
3.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刑罚的惩罚力度远远大于其他法律,方法包括: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
4。刑罚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法发动时要保持谦抑性。刑法是其他法律的补充法和保障法。
三、任务和机能
任务
惩罚: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保护:保护人民、社会、国家
1.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国有、群众、私人财产
3.保护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机能(积极作用)【选择题】
1.规制机能:对行为进行规制或约束。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方式展示所禁止的犯罪,从而避免群众犯罪。
2.保护机能:通过惩罚犯罪行为从而保护受害人的法益
3.保障机能:确保无罪的人不受非法侵害 确保犯罪人合理收到惩罚,免受刑罚规定之外的处罚
四、体系(条文结构) 分6个层次:编、章、节、条、款、项
五、刑法的解释(根据效力)
立法、司法、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全人常)对刑法条文做出的解释
必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后缀)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议形式对条文的解释
刑法典中对有关术语的专条解释
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做的解释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的形式:一般为解释、意见等。对各省高院的答复不是司法解释。
如两高的司法解释有冲突,报全人常解释或决定
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3、学理解释:立法和司法解释之外的任何单位对条文的解释。没有法律效力,又称无权解释。但对立法有参考价值。
解释方法
文理解释:对条文的字面含义解释
伦理解释:根据立法精神和目的对条文解释
1.扩大(扩张)解释:对条文的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
类推解释:刑法没有规定某行为是犯罪,但因为行为具有危害性就将行为对比最相近的条文进行处罚。类推解释超出了文字最大的含义并且超出公民的合理认知!(罪刑法定原则上禁止类推解释)
2.缩小(限制)解释:对条文的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
3.当然解释。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命轻。(轻的行为都构成犯罪 则重的更构成犯罪,重的行为都构成犯罪,那轻的更构成)
4.历史解释:参照历史背景
5.比较解释:与国外判例对比
6.目的解释:根据刑法的目的解释刑法规范的含义。目的解释为所有解释的落脚点(解释不冲着立法目的去的都是扯淡)
第二节 基本原则(3个)
一、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是犯罪的按照犯罪处刑, 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基本内容(3化
1.法定化:所犯之罪和刑罚必须事先是明文规定好的。
2.明确化:对于什么是犯罪和犯罪后的法律后果都要有具体的书面的规定
3.合理化: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
派生内容(7禁止
1.禁止将习惯法和判例作为刑法的渊源。(只有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才是渊源)
2.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事后制定的法律不能约束制定前的行为!
3.禁止(对被告人)不利的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合理类推解释可以用。
4.禁止不明确的罪状。犯了什么罪的规定必须明确清晰,即使是简单罪状也做到了明确
5.禁止不确定的刑法。刑罚必须明确,禁止绝对不定刑(只规定犯罪不规定刑罚种类)、绝对不定期刑(只规定有期徒刑,不规定具体刑期)
6.禁止处罚不当罚行为。立法机关只能将值得处刑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7.禁止残虐的刑罚。防止立法者过度地秦汉犯罪人的自由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待。没有人可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对犯罪人:任何人犯罪都应该依法追究责任
2.对被害人:任何人收到犯罪侵害,都应该依法追究犯罪、保护被害人的权利。
三、罪责刑相适应:犯罪人承担的刑事责任应该与其所犯罪行相匹配
基本内容
客观上: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及对社会的客观危害程度相适应,体现的是报应观念, 重罪重罚 轻罪轻罚
主观上:刑法的轻重与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体现的是预防观念。侧重点在 刑法的轻重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人身危险性的大小相适应。
立法体现的具体表现
总则
总则中规定了量刑原则
总则中体现了刑法与犯罪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分则对每一个罪都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
第三节 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空间效力:指对地和对人的效力,解决了刑法适用于什么地域和哪些人的问题
属地管辖原则(基础):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的就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中国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中国的船舶和航空器(旗国主义)
我国的驻外国的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都适用中国刑法
犯罪地认定: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算。
未完成形态:当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时,行为(预备和实行)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地、结果可能发生地都是犯罪地
子主题
主题
分类
狭义刑法
刑法典
广义刑法
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特别刑法
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普通刑法
如同时触发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应优先特别刑法。当触发两个特别刑法时,优先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