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2022年法考学习笔记,《刑事诉讼法》向高甲,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编辑于2022-02-19 11:45:44陈凯老师的《量价关系》第二章节的读书笔记,认识了解量价关系,包括量价配合、量价背离及无序等几种情形,对于趋势交易和反转交易中的量价关系进行了讲解。
陈凯老师的量价关系的第一章节,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股票市场成交量及相关概念的全面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市场动态,制定更加明智的投资策略。
本思维导图依据柏浪涛老师的课程总结而成,主要从客观要件、客观阻却事由、主观要件、主观阻却事由四个方面入手,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可以依据此导图进行复习,大家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时,脑子里要有犯罪构成体系,先客观后主观,不断练习才能熟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陈凯老师的《量价关系》第二章节的读书笔记,认识了解量价关系,包括量价配合、量价背离及无序等几种情形,对于趋势交易和反转交易中的量价关系进行了讲解。
陈凯老师的量价关系的第一章节,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股票市场成交量及相关概念的全面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市场动态,制定更加明智的投资策略。
本思维导图依据柏浪涛老师的课程总结而成,主要从客观要件、客观阻却事由、主观要件、主观阻却事由四个方面入手,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可以依据此导图进行复习,大家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时,脑子里要有犯罪构成体系,先客观后主观,不断练习才能熟练。
第1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1讲 刑事诉讼法概说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其他侦查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官告民
(二)刑事诉讼的特征
主持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参加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
程序: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解决的问题: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益纠纷问题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渊源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狭义:《刑事诉讼法》
广义:一切调整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事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工具价值
(1)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2)提供了基本架构,为实体法适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
(3)为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提供了程序规范。
(4)为规范和准确进行定罪量刑提供了标准和保障
(5)相当程度上避免、减少案件实体上的误差
(6)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
独立价值
(1)刑事诉讼法诸多规定,体现着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权精神,也反映出一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文明程度,是衡量社会公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2)具有弥补刑事实体法之不足“创制”刑事实体法的功能
(3)具有影响刑事实体法实现的功能
四、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
一方面体现为刑事诉讼法在宪法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在维护宪法制度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2讲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既对立又统一
1、惩罚犯罪
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在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地适用刑法,从而打击犯罪。
2、保障人权
① 无辜的人不受追究;
②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
③ 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具有内在一致性
实体公正
(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
(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
(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
(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赔偿或补偿。
程序公正
(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3)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证;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5)保障诉讼程序公开和透明;
(6)控辩平等对抗,控审分离,审判者居中裁判,不偏倚任何一方;
(7)按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三、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从诉讼期限、轻罪不起诉和简易程序等多方面体现了诉讼效率的理念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速裁程序以及缺席审判程序,这些都体现了对诉讼效率的追求。
第3讲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一、刑事诉讼目的
1、概念
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2、根本目的
期望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3、直接目的
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
保障人权,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别是保障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行使。
4、理论分类
(1)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控制犯罪绝对为刑事诉讼程序最主要的机能。 基本价值理念是:刑事诉讼以惩罚犯罪的“效率”为目标与评价标准。
正当程序模式:刑事诉讼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真实,更重要的是以公平与合乎正义的程序来保护被告人的权利。
(2)家庭模式
(3)实体真实主义和正当程序主义
实体真实主义:旨在追究案件实体真实。
积极实体真实注意:凡出现了犯罪就应该毫无遗漏地去加以发现和处罚。
消极实体真实主义:将发现真实和保障无辜相联系,本身应当包含力求避免处罚无罪者的意思。
正当程序主义:目的重在维护正当的程序。
二、刑事诉讼价值
公正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秩序
① 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 追究犯罪的活动是有序的。国家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刑事程序的规范
效益
既包括效率,也包括刑事诉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
三、刑事诉讼主体
专门机关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中国海警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公诉案件
被害人VS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自诉案件
自诉人VS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
原告人VS被告人
其他参与人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四、刑事诉讼职能
控诉、辩护和审判
五、刑事诉讼构造
1、当事人主义
(1)基本含义
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动地位。
(2)典型代表
英美法系国家
(3)诉讼目的
适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
2、职权主义
(1)基本含义
将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
(2)典型代表
大陆法系国家
(3)诉讼目的
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
3、混合式诉讼构造
日本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大量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从而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
六、刑事诉讼阶段
程序有先后;程序可跳跃;程序可回转;程序可“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