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审4-审计抽样方法
CPA《审计》第4章(重制版)审计抽样方法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样本具有代表性、适用性、审计抽样的类型、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编辑于2022-02-22 09:48:55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
同时具备
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所有押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并不要求机会均等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应对多选题
样本具有代表性
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
并不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一定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
如果样本的选取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就具有了代表性
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而与如何选取样本有关
重要结论
适用性
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审计抽样的类型
分类1
统计抽样
定义
同时符合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计量抽样风险
特点
客观计量抽样风险
成本较高
非统计抽样
定义
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
特点
无法计量抽样风险
不代表无须考虑抽样风险
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
决策
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并运用职业判断
分类2
属性抽样
定义
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运用
控制测试
目的
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而不考虑交易的金额大小
变量抽样
定义
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运用
细节测试
目的
确定记录金额是否正确
抽样风险
定义
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影响因素
抽样风险由抽样引起,与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相关
样本规模与抽样风险反向变动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但实际有效性低
影响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但实际有效性高
影响效率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
推断不存在重大错报,但实际存在重大错报
影响效果
误拒风险
推断存在重大错报,但实际不存在重大错报
影响效率
抽样风险的控制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都可通过扩大样本规模来降低抽样风险
如果对总体中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则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必考选择题
非抽样风险
定义
指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产生原因
人为因素
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如:存在和完整性的总体不同
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
如:包括偏差和错报
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如:函证不能实现测试未入账应收账款的目标
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如:误读证据或误判重要性
产生环节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非抽样风险的控制
可以降低或防范
难以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审计程序,采取适当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适当改进实务工作,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合理保证的可接受水平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掌握步骤
设计样本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CPA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完整性
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同质性
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应该具有同样的特征
评价不同的控制情况,定义不同的独立主体
在本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部控制,应针对变化前后分别定义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CPA定义的抽样单元应与审计测试目标相适应
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
每个抽样单元构成了总体中的一个项目
定义偏差构成条件
在控制测试中,偏差是指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在评估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CPA应当考虑其认为必要的所有控制环节
定义测试期间
通常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
需要确定如何获取关于剩余期间的证据
选取样本阶段
确定取样方法
怎么抽
简单随机选样
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都相等
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随机数表
适用于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系统选样
确定选样间隔(总体数量÷样本规模)
确定随机起点,按照选样间隔,顺序选取样本
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机会都相等
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
适用于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随意选样
CPA要避免任何有意识的偏向或可预见性,保证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有被选中的机会(但机会并不一定相等)
无法量化选取样本的概率
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整群选样
从总体中选取一群(或多群)连续的项目
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不适用于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确定样本规模
抽多少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实施控制测试时,CPA主要关注信赖过度风险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越信赖越测试
可容忍偏差率
与细节测试相比,CPA通常为控制测试设定相对较高的可容忍偏差率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偏差率
在既定可容忍偏差率下,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预计总体偏差率不应超过可容忍偏差率
若预计总体偏差率过高通常不实施控制测试
总体规模
CPA通常将抽样单元超过2000个的总体视为大规模总体
对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的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
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测试项目的方法效率低
其他因素
控制运行的相关期间越长,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
控制程序越复杂,测试的样本越多
样本规模还取决于所测试的控制类型,通常对人工控制实施的测试要多过自动化控制
确定样本量
非统计抽样
CPA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定性的估计,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统计抽样
CPA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并利用根据统计公式开发的专门计算机程序或专门的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
针对运行频率较低的内部控制的考虑
经验数值
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
做什么
无效单据
如果能合理确信该无效单据是正常的且不构成设定控制的偏差,则可以用另外的单据替代
如果使用随机选样,要用一个替代的随机数与新的单据样本对应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CPA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目,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如果CPA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适当的替代程序,考虑在评价样本时将该样本项目视为控制偏差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样本规模
样本偏差率是CPA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考虑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
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统计公式法
=风险系数(R)/样本量(n)
查表法
使用样本结果评价表读取总体偏差率上限
判断总体是否可接受
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不能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是否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
非统计抽样
由于抽样风险无法直接计量,通常将估计的总体偏差率(即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
判断总体是否可接受
更严格一点
可以接受
大大低于:总体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
不能接受
大于或等于:总体偏差率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低于但接近:总体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
进一步测试
差异不大不小
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考虑因素
应当调查识别出的所有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无论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均需要对样本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应考虑存在重大舞弊的可能性
需要考虑已识别的偏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并不一定导致财报中的金额错报
如果某项控制偏差更容易导致金额错报,则更加重要
处理偏差
扩大样本规模,以进一步收集证据
但是,对系统偏差或舞弊导致的控制偏差无效
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因而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得出总体结论
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进一步测试其他控制(如补偿性控制)
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并相应修改计划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掌握步骤
设计样本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在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通常用来测试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的合理性
即找寻重大错报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通常与细节测试的方向相关)
CPA可以对不同性质的交易导致的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和零余额多种并存情况进行不同的考虑
审计抽样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通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完整性
代表总体的实物包括整个总体
逐一进行检查的单个重大项目不构成抽样总体
没有同质性 具有变异性
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CPA定义抽样单元时应考虑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
界定错报
根据审计目标界定错报
选取样本阶段
确定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
传统变量抽样
均值法
先算均值
适用:预计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或只有少量差异
不适用:未对总体进行分层
差额法
先算差额
适用:样本项目存在错报;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密切相关
比率法
先算比率
干货率
适用:样本项目存在错报;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密切相关
优点
如果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存在较多差异,可能只需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
CPA关注总体的低估时,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合适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项目的选取,不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
缺点
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复杂,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
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
如果存在非常大的项目,或者在总体的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样本规模比较小,正态分布理论可能不适用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样本推断总体
货币单元抽样
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
特点
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
不是对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实施检查(逻辑单元)
优点
便于计算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更简便
确定样本规模时无须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
无须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使用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时,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样间距,则必定被选中
适合测高估
如果CPA预计错报不存在,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嫉恶如仇
缺点
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至CPA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
嫉恶如仇 误拒风险
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嫉恶如仇
非统计抽样
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因素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更关注;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与控制测试中对信赖不足风险的关注相比,CPA在细节测试中对误拒风险的关注程度通常更高
怕完不成工作
可容忍错报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预计总体错报
不应超过可容忍错报
在既定的可容忍错报下,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和频率越小,所需要样本规模也越小
总体规模
总体中的项目数量在细节测试中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很小
总体的变异性
衡量指标:标准差
如果使用非统计抽样,不需要量体总体标准差,但需要定性估计总体的变异性
总体的变异性越低,样本规模越小
通常根据金额对总体进行分层来降低每一层中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少样本规模
确定样本量
统计抽样
货币单元抽样
查表法
影响因素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可容忍错报与总体账面金额之比
预计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之比
传统变量抽样
运用计算机程序确定样本规模
非统计抽样
职业判断&经验公式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
选取样本
统计抽样
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
非统计抽样
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
不能整群选样
实施审计程序
应对选取的每一个样本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时,应当考虑这些未检查项目对样本评价结果的影响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推断总体的错报
分层
每层分别推断错报
各层推断的错报金额合计+百分之百检查的个别重大项目中发现的错报=总体错报
货币单元抽样
大单元
推断的错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
小单元
错报百分比=(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推断的错报=错报百分比×选样间隔
考虑抽样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推断的错报是CPA对总体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但要适当考虑抽样风险,以评价样本结果
非统计抽样
判断总体是否可接受
可以接受
远远低于:推断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
不能接受
大于或接近:推断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
等于:推断的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
考虑是否接受
差距不大也不小
统计抽样(货币单元抽样)
计算总体错报上限
(1)计算基本精确度: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2)计算“大单元”:事实错报
(3)计算“小单元”:每一推断错报×相应的保证系数的增量(降序排列)
(4)基本精确度+事实错报+每一推断错报×相应的保证系数的增量
判断总体是否可接受
可以接受
小于:总体错报的上限<可容忍错报
不能接受
大于等于:总体错报的上限≥可容忍错报
考虑错报的性质和原因
得出总体结论
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总体账面金额,且CPA认为账面金额可能存在错报
建议被审计单位对错报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调整账面记录
将未更正错报累计起来,以评价财报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无论样本结果是否表明错报总额超过了可容忍错报,CPA都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除非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