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亲社会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四章亲社会行为的思维导图。亲社会行为:只要社会交往行为对于他人有积极影响,就可以认定为亲社会行为,不必考虑其背后的动机。亲社会行为的界定是以行为结果为导向。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第六章归属感,讲述了归属感的概述、归属感的年龄特点、幼儿归属感培养的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核心经验 第五章社会认知。包括社会认知、3-6岁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征、社会认知培养的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这三个方面的详细阐述。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核心经验 第三章人际交往,幼儿在于同伴进行的社会性游戏,是满足探究内驱力、发展操作、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p153
亲社会行为:只要社会交往行为对于他人有积极影响,就可以认定为亲社会行为,不必考虑其背后的动机。亲社会行为的界定是以行为结果为导向。 学前儿童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反社会行为是攻击性行为。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合作行为、分享行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同情心(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关爱)、社会公德行为(诚实、爱惜物品、保护环境)等
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步骤
1认识分享、帮助或者合作作为等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2决定采取亲社会行为
三个影响因素:幼儿和需要帮助者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心境、对自己的评价
3实施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p158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征p159
合作行为
3-4岁平行或独自活动阶段
4-5岁共同活动阶段
5-6岁自发的合作活动阶段
分享行为
3-4岁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下降
4-5岁“均分”阶段
5-6岁“慷慨”阶段
安慰行为
如果他人的痛苦和悲伤是个体自己造成的,那么安慰行为就较少,反之安慰行为就多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安慰行为是随着个体的理解力的发展而发展。
助人行为
同情心
由同情引发关心和安慰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社会公德行为
诚信
不诚信的表现—说谎。幼儿的“说谎”与道德无关
环境保护
最典型特征:基于日常生活
第二特征:知行分离
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p166
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培养p166
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
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
榜样、强化、表扬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p170
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玩具分享区
家园共育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学习安慰行为的培养p176
表现
觉察到别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像烦恼、忧伤、痛苦
要使他人拜托消极情绪状态需要一定的安慰技巧
只言片语、温暖的拥抱、小物品
方法
1让儿童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2让儿童学会安慰他人的方法
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培养p182
1增强学前儿童互相帮助的意识
2教会学前儿童助人的学习方式
3为学前儿童提供助人为乐的好榜样
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培养p189
同情心的产生基于两个条件
关于各种事物的丰富经验
丰富的想象
学前儿童社会公德的培养p190
爱惜物品
保护环境和资源
拓展与讨论p197
家庭如何对待儿童的反社会行为
1不要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
2当孩子的态度比较强硬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控制行为升级
3运用“隔离”程序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
4找出儿童的不当行为,然后建立一个积分制度
5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一定要用温和、慈爱的态度做出反应
家园合作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