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经济学
下图汇总了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包含弹性系数、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税收效应分析、动态经济模型等。
编辑于2022-03-25 10:43:07金融工程学第三章—远期和期货思维导图,概括了衍生品定价原理、远期和期货价格的确定、远期和期货的应用等详细知识点。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不同的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以期望通过组合的方式降低整体风险并获取稳定收益的理论。通过数学方法量化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投资组合构建策略。
互换与互换市场,互换(SWAP,也称掉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约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在合约中,双方约定现金流的互换时间及现金流数量的计算方法。互换交易的本质是一种远期合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交换双方互利为目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金融工程学第三章—远期和期货思维导图,概括了衍生品定价原理、远期和期货价格的确定、远期和期货的应用等详细知识点。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不同的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以期望通过组合的方式降低整体风险并获取稳定收益的理论。通过数学方法量化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投资组合构建策略。
互换与互换市场,互换(SWAP,也称掉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约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在合约中,双方约定现金流的互换时间及现金流数量的计算方法。互换交易的本质是一种远期合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交换双方互利为目的。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弹性
弹性
弹性系数:用来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相应于其影响因素变动而变动的敏感程度
实际就是经济学要考察的内容: 一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动对另一个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一种错误的衡量方法:变动率(变动量之比)
1.计量单位不同导致不同商品的变动率比较无意义
2.无法反映初始价格的影响(商品的初始价格也会影响消费者对需求量的调整幅度)
定义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除以x变动的百分比
1.与计量单位无关
2.较好地反映了初始值的大小
3.建立在局部意义之上,变动百分比不宜过大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
Ep=-ΔQ/Q➗ΔP/P
加一个负号以保证系数值非负
1.Ep=0,(ΔQ=0)商品的需求不会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完全无弹性
2.0<Ep<1,需求缺乏弹性,相对于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不敏感(小于1%)
3.Ep=1,需求为单位弹性
4.1<Ep<+∞,需求富有弹性,相对于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比较敏感(大于1%)
5.Ep=+∞,需求具有无限弹性或完全弹性,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很高
弹性系数越大,敏感性越强
决定因素
1.商品的重要程度:越重要,需求弹性系数越小
2.商品的可代替程度:一种商品的代替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需求弹性系数就越大
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占比:比重越小,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比重越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调整时间的长短:调整时间越短,弹性系数越小
弧弹性和点弹性
使用弧弹性系数的原因:对于同一个商品,价格从1变到2和从2变到1的计算结果会因为初始值不同而截然相反
使用条件
弧弹性系数:在价格变动较大时选择变动前后的中点作为初始点来计算弹性系数 “弧Ep”
弊端:变动幅度越大,两点之间的弧线可能越长,难以做到精确表示
点弹性系数:价格变动微小时
使用点弹性系数的方法:令ΔP趋近于0,此时Ep=-dQ/dP×P/Q,可以看出,当需求曲线为线性时,弹性系数Ep只与点有关(Q和P) “点Ep”
即使在倾斜程度相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 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
其他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简称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程度
定义式: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前面没有-号
符号
取决于需求量与收入的变动关系
正常品Em>0;低档品Em<0
根据收入弹性对商品分类
正常品
Em>1 奢侈品(需求变动大于收入变动)
0<Em<1 必需品
低档品
弧弹性系数和点弹性系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相关的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定义式: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前面没有-号
根据交叉弹性对商品关系分类
替代关系 Ec>0
互补关系 Ec<0
弧弹性系数和点弹性系数
供给的价格弹性
简称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弹性系数衡量
定义式: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前面没有-号
弹性越大,调整越慢
Es=0,供给完全无弹性,不论价格如何生产者的供给不变
0<Es<1,供给缺乏弹性,供给量相对于价格变动不敏感
Es=1,供给具有单位弹性
Es>1,供给富有弹性,供给量相应于价格变动较为敏感
Es=+∞,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或完全弹性
影响因素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
供给调整时间越短,供给量变动越小,价格弹性越小
生产者生产技术类型
生产技术越复杂,机器设备占用越多,生产周期越长,弹性越小
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过剩的生产能力使得生产者调整供给变得容易,供给弹性越大
弧弹性系数和点弹性系数
需求、供给 和均衡价格
需求 Demand
需求:源于家庭或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需求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相应于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消费者关于需求量指定的一项计划
其他条件不变
两个基本特征: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广义地说: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需求量与所有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Q=D(P商品价格;P1;P2;P3;Pr消费者偏好;Pe消费者预期;P0政府政策)
需求的表示
需求表
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特例
与P轴平行:无论价格怎么变,需求量几乎不变
与Q轴平行:对价格很敏感
向右上倾斜:芬吉物品
需求函数 (D函数)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P表示价格 Q表示需求量(愿意且能够)
需求规律(其他条件不变)
P越大,Q越小
P越小,Q越大
不精确和有缺点
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水平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预期
政府的政策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所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从消费者需求到市场需求
每一个价格下对应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的横向加总
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 Supply
供给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该价格下的供给量)
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是一系列可能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注意三方面
除价格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生产者的供给是针对一系列价格制定的一个计划
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
供给的表示
供给表
供给曲线
其他条件不变
向右上方倾斜
特例
与P轴平行:无论价格多高,生产者只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
与Q轴平行: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
供给函数
Q=S(P)
供给规律
P越高,Q越大
P越低,Q越小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生产者的目标
初期可能是占领市场
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成本
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资源方面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政府的政策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和需求一样
从单个生产者到市场供给
每一个价格下生产者的供给量的横向加和
向右上方倾斜
需求和供给的移动
如果需求左右动,先考虑收入
如果供给左右动,先考虑科技
供求分析实例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对该产品的假定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通常会导致超额供给,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持高价
解决思路
增加需求
向消费者提供补贴
增加对国外的出口
减少供给
增加税收限制生产
政府收购过剩供给
例如生产周期较长的粮食
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导致超额需求,需要采取措施来
解决思路
减小需求、限制购买量
排队、抽签或者凭票供应
增加供给量
例如战争时期或大灾难时,政府会对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
可能后果:黑市
限制价格使得生产者不愿意增加供给量
在较低供给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大大提高
税收效应分析
单一生产者或消费者
向消费者收税
向生产者收税
计算时,对谁收税就在谁的P后面加上(税收),(P是纵坐标,P的加减就表示函数的上下移动)
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税收,且分摊比例相同
不同弹性下的税负分担
销售税和消费税
不同需求弹性下,征收相同的税收 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税负比例越小 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对价格越不敏感,税负比例越大
不同供给弹性 供给越缺乏弹性,税负比例越大 供给越富有弹性,税负比例越小
弹性和收入
薄利多销策略
需求富有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动大于价格相对变动,此时降价可以增加总收入
反之,需求缺乏弹性时,降价会减少收入
菜贱伤农现象
农业生产中增产不增收
原因:菜品粮食需求缺乏弹性,丰收造成降价而需求量增加不多,导致总收入减少
市场均衡
均衡: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此时的市场价格为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为均衡数量(是意愿而不是实际)
需要条件
在无成本的条件下,充分获取市场信息
交易可以瞬间进行
没有中间商囤积
市场均衡的变动
供给不变
需求上升,均衡数量、均衡价格均上升
需求减少,均衡数量、均衡价格均减少
需求不变
供给上升,均衡数量上升,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双双变动
存在特例
经济模型的结构 (静态模型,未考虑时间因素)
需求函数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是对个人行为的一般描述,是一个行为方程
市场需求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之和
定义式
市场均衡理论
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只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商品的供给量仅受商品本身价格的影响
动态经济模型
以蛛网模型为例,说明经济模型从静态到动态的扩展
假定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取决于预期时的实际价格,即由前一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供给量
三种蛛网模型
收敛型蛛网,需求曲线相对于价格轴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相对于价格轴的斜率的绝对值
发散型蛛网,需求.....................小于供给...............
封闭型蛛网,斜率绝对值相等
缺点:假定生产者的供给量由上一期的价格决定,忽略了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