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知识框架:特征:躯体、附肢分节 , 左右对称、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血腔,内含血淋巴、直接危害(吸血蠓→皮炎——局部红斑,丘疹,肿胀与水疱等)等等
编辑于2022-03-26 21:45:48医学节肢动物学
概论
特征
躯体、附肢分节 , 左右对称
体表骨骼化 (外骨骼)——甲壳质+醌单宁蛋白
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血腔,内含血淋巴
兼具淋巴和血液系统的功能
发育史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经历的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
胚后发育——节肢动物(昆虫纲)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过程
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经历蛹期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经历蛹期
分类
昆虫纲
经典
蚊 、蝇、 白蛉、蠓、蚋 、虻、蚤 、虱、臭虫 、蜚蠊 、桑毛虫 、松毛虫 、刺毛虫和毒隐翅虫等
特点
分头 、胸 、腹
1对触角,3对足
蛛形纲
经典
蜱、革螨 、恙螨 、粉螨 、蠕形螨 、疥螨 、蝎子和蜘蛛
特点
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愈合成躯体
无触角,4对足
甲壳纲
经典
淡水蟹 、淡水虾 、蝲蛄、剑水蚤
肺吸虫宿主
特点
分头胸部和腹部
2对触角,5对步足
唇足纲
经典
蜈蚣
倍足纲
经典
马陆
危害
直接危害
骚扰和吸血
经典
蚊,白蛉、蠓、蚋、虻、蚤、臭虫、虱、螨和蜱等
作用
叮刺吸血
成群骚扰
表现
吸血蠓→皮炎——局部红斑,丘疹,肿胀与水疱等
虻——剧痛,大片红肿,流血不止
鳌刺和毒害
作用
螯肢,腭体的刺叮
蛰器(特化的产卵器)刺蛰,如蜜蜂
毒腺,毒毛,毒体液
表现
局部产生红,肿,痛
严重者全身症状,死亡
经典
桑毛虫 、松毛虫的毒毛,毒液——皮炎,结膜炎
松毛虫——骨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
蜱→唾液内含神经毒素——运动神经元受损,蜱瘫痪,呼衰
毒隐翅虫→强酸性毒液——皮肤红肿溃烂,坏疽
超敏反应
作用
异源性蛋白质——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
经典
粉螨——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革螨、恙螨——螨性皮炎
寄生
经典
蝇类幼虫——蝇蛆病
穿皮潜蚤——潜蚤病
疥螨——疥疮
蠕形螨——蠕形螨病
间接危害
概念
虫媒病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
媒介节肢动物/虫媒
传播虫媒病的医学节肢动物
类型
机械性传播
定义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机械携带 、输送的作用
特点
病原体的数量和形态不发生变化,保持感染力
方式
附于节肢动物的体表、口器或经其消化道排出
经典
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
生物性传播
发育式传播
特点
只有发育,无繁殖
经典
丝虫幼虫(微丝蚴)在蚊体内的发育(丝状蚴)
繁殖式传播
特点
只有繁殖,无发育
经典
蚊——黄热病病毒和登革热病毒
印鼠客蚤的胃棘——鼠疫杆菌
恙螨——东方立克次体
虱子——回归热螺旋体
发育繁殖式传播
特点
既有发育也有增殖
经典
按蚊(终宿主)——疟原虫
白蛉——杜氏利什曼原虫
经卵传递式传播
特点
可繁殖,且侵入生殖系统繁殖
经典
恙螨——恙虫病立克次体
蚊—— 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
硬蜱——森林脑炎病毒
软蜱——回归热疏螺旋体
昆虫纲
概念
意义
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
特征
成虫分头、胸、腹
头部有口器,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部分单眼)
胸部分前,中,后、足3对、中后各一对翅
双翅目——后翅退化形成平衡棒,只有一对
无翅昆虫——因环境、宿主等致翅膀退化
腹部多为11节(前八节可数可见,后三节可退化形成生殖交配器官)
口器有三类
刺吸式——蚊等所有吸血类昆虫
咀嚼式——蜚蠊
舐吸式——蝇
医学相关
虹吸式——蝶
蚊
概念
性质
双翅目,蚊科
类型
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
特点
头
复眼
触角
鞭节
梗节
柄节
有轮毛
雌蚊短而稀
雄蚊长而密
有短毛
雌蚊有
雄蚊无
感知空气中CO2,湿度等化学物质
触须
长短和形状随蚊种与性别不同而异
喙——刺吸式
上内唇、 舌各1,上,下颚各1对
胸
前胸—足1对
中胸—翅1对、足1对、气门
后胸—平衡棒、足1对、气门
腹
11节,末3节为外生殖器
雄——钳状抱器
雌——尾须
生活史
特点
完全变态——4个时期
卵
库蚊
圆锥形,无浮囊,黏连形成卵筏而浮于水
多产卵于肮脏水体
伊蚊
橄榄形,无浮囊,单个沉底
按蚊
舟形,两侧浮囊,浮水
幼虫/孑孓
特点
4龄,四次蜕皮
分类
库蚊
呼吸管细长
伊蚊
呼吸管粗短
按蚊
无呼吸管,有气门(呼吸孔)
身体必须与水面平行
腹节背面有掌状毛,漂浮作用
蛹
形态
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
分属的重要依据
侧 面观呈逗点状
特点
不食能动
停息于水面,受惊下潜
抵抗力强
成蚊
按蚊
雄蚊触须末端膨大棒状
翅有黑白斑
足上白环不定
停落时,体喙无角度,与停落面成角度
库蚊
翅多无黑白斑
足多无白环
停落时,体喙有角度,与停落面平行
伊蚊
翅无黑白斑
足有白环
停落同库蚊
生态,生理
吸血习性
雄蚊
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及花蜜
上下颚退化,无法吸血
雌蚊
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
栖息习性
家栖型
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
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等
半家栖型
只有吸血时进入室内
如中华按蚊
野栖型
吸血和产卵都在野外完成,多吸食动物血
如大劣按蚊
生殖营养周期
定义
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
生理龄期——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
蚊虫存活时间的重要度量指标
阶段
寻找宿主吸血阶段
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阶段
寻找滋生地产卵阶段
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速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特点
受温度,湿度影响
吸血间隔与卵巢发育周期一致
一生3-7次
交配与产卵
特点
吸血前交配
雌蚊一生交配一次
多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
伊蚊多在白天
方式
群舞
几个乃至几百 、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 、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
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
疾病
蝇
概念
性质
双翅目,环裂亚目
类型
蝇科、丽蝇科、麻蝇科、厕蝇科、狂蝇科、皮蝇科
形态
总概
暗灰,黑,黄褐,暗褐色或蓝绿,青,紫等金属光泽
有鬃毛
5~10mm
头部
球形或半球形
一对复眼,三个单眼
非吸血蝇类——舐吸式口器
吸血蝇类——刺吸式
胸部
中胸发达,一对翅,背板有鬃毛
翅上有翅脉——蝇的分类依据
前、后胸退化
足末端有爪垫一对
纤毛密布 , 分泌黏液 , 可黏附并携带病原体
腹部
10节,前五节可见,后五节特化为外生殖器
卵生雌蝇有产卵器
雄蝇外生殖器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生活史
总概
完全变态
多数卵生
少数卵胎生
如狂蝇,舌蝇,多数麻蝇等
7-8代/年
8~30d/代
卵
乳白色,椭圆形或香蕉形
堆积成块
1d
幼虫/蛆
乳白色,圆柱形。前尖后钝
无眼无足
3龄,2次蜕皮,4~12d
专性寄生蝇9~11月
胸三节
2,3龄第一胸节有前气门1对
腹10节
第8节有后气门一对(气门环,气门裂,钮孔)
分类的重要依据
蛹
不食不动,3~17d羽化
耐低温,对热敏感
初为黄白色,后呈棕褐色,黑色
成虫
2~3d后交配,一生一次
产卵3~8次/生
寿命1~2月
生态
孳生地
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动物质类
幼虫习性
自生
滋生物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
寄生
专性寄生——幼虫在宿主活组织 中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
兼性寄生——幼虫通常是腐食性或尸食性蝇种,在特殊条件下营寄生生活
偶然性寄生—— 蝇卵或幼虫被误食入消化道或幼虫入侵泌尿生殖道寄生
食性
类型
不食蝇类
口器退化,不能取食
狂蝇、皮蝇和胃蝇科蝇类
吸血蝇类
动物与人的血液
厩螯蝇
非吸血蝇类
杂食性,腐败的动植物 ,人和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脓血等
特点
边食、边吐、边排便
机械性传播疾病有关
栖息与活动
主要受温度和光照影响
趋光性昆虫,善飞翔
季节消长及越冬
类型
春秋型,如巨尾阿丽蝇
夏型,如厩螯蝇
夏秋型,如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黑尾黑麻蝇
秋型,如家蝇
多见
特点
多以蛹越冬
如金蝇、丽蝇、麻蝇等
幼虫越冬
如厕蝇、绿蝇等
成虫越冬
如厩腐蝇、红头丽蝇等
危害
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
寄生
蝇蛆病
皮肤蝇蛆病
纹皮蝇、牛皮蝇、胃蝇1龄幼虫、嗜人瘤蝇、人肤蝇
眼蝇蛆病
羊狂蝇1龄幼虫、宽额鼻狂蝇、紫鼻狂蝇
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
家蝇,腐蝇,金蝇,绿蝇,丽蝇,黑麻蝇,亚麻蝇,狂蝇,污蝇等
胃肠道蝇蛆病
丽蝇科,麻蝇科为主
偶见食蚜蝇,酪蝇和果蝇
泌尿生殖道蝇蛆病
家蝇、厕蝇、金蝇、绿蝇和别麻蝇
创伤蝇蛆病
金蝇、绿蝇、丽蝇、亚麻蝇和污蝇等
虫媒病
机械性传播
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肠道原虫病、肠道蠕虫病、结核病、细菌性皮炎、雅司病、沙眼、结膜炎、炭疽等
生物性传播
舌蝇——人体锥虫病
冈田绕眼果蝇——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白蛉
概念
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
小型吸血昆虫
特点
体型小,蚊子的1/3
全变态
体灰黄色,全身细毛
胸背隆起,似驼背
疾病
黑热病(长江以北)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华白蛉
蚤
概念
蚤目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
吸血昆虫
特点
全变态
无翅,善于跳跃
寄生于恒温动物体表
成虫小,侧扁,棕色或黑褐色
全身有鬃或刺
部分有栉(梳子状刚毛)
疾病
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
皮下寄生,如穿皮潜蚤
虫媒病
鼠疫——鼠疫耶尔森菌——印鼠客蚤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印鼠客蚤
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印鼠客蚤、犬栉首蚤和人蚤等
绦虫病——缩小膜壳绦虫——具带蚤圣 、 缓慢细蚤、犬栉首蚤、人蚤和印鼠客蚤
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犬栉首蚤、猫栉首蚤、不等单蚤和人蚤等
虱
概念
虱目,吸虱亚目
虱科→人虱(人体虱、人头虱两亚种)
阴虱科→耻阴虱
寄生于人
吸血昆虫
特点
不完全变态
足3对,末端形成抓握器
无翅
刺吸式口器
耻阴虱
螃蟹样,宽短形
肛周,生殖器周围,睫毛
灰白色,雄虫稍小
中、后足及爪较粗壮
人虱
雄末端钝圆
雌末端“w”形
狭长
分头虱(略小)和体虱
疾病
人体虱——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
人体虱——回归热疏螺旋体——虱媒回归热
蜚蠊
概念
网翅,蜚蠊亚目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常见
特点
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翅的有无及形状大小是分类依据之一
咀嚼式口器
不完全变态
成虫背腹扁平,椭圆形,淡灰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复眼发达,单眼1对或退化
雄虫最末腹板后缘有1对腹刺
雌虫无腹刺,雌若虫有腹刺
疾病
机械性传播
结核、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肠道蠕虫病及脊髓灰质炎等
生物性传播
美丽筒线虫、念珠棘头虫和长膜壳绦虫等的中间宿主
臭虫/壁虱
概念
半翅目,异翅亚目,臭虫科
温带臭虫,热带臭虫为常见吸血家栖种
形态
刺吸式口器
不完全变态
疾病
嗜吸人血,骚扰睡眠
过敏——局部皮肤红肿、痛痒
蛛形纲
特征
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一体
无触角,无翅
仅单眼
4期生活史
成虫有足4对
幼虫3对足
分类
蜱螨亚纲
蝎亚纲
蜘蛛亚纲
蜱
概念
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后气门亚目。蜱总科
形态
虫体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等,0.1-10mm
分颚体(假头)和躯体两部分
颚体——口下板、螯肢、须肢及颚基组成
躯体——袋状,可有背板,四对足,表皮有条纹和刚毛,气门不定,腹面有生殖孔、肛孔
硬蜱
概念
寄螨目蜱总科硬蜱科
特点
背面有盾板
雄蜱全身
雌蜱半身
颚体背面可见
成虫雌蜱吸血量最大
幼虫雄蜱吸血量最大
卵、幼虫、若虫、成虫四期——所有时期都危害人体
疾病
直接危害
蜱瘫痪
传播疾病
森林脑炎
全沟硬蜱为媒介,病毒可经卵传播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Q热
贝纳柯克斯体
软蜱
概念
寄螨目蜱总科软蜱科
形态
颚体位于躯体腹面的前方
躯体无盾板
体表有皱纹、颗粒、乳突、陷窝等结构
雌、雄虫外观相似
第I 、 II对足间有基节腺——基节液,污染伤口,传播病毒
疾病
直接危害
蜱瘫痪
传播疾病
蜱媒回归热——包柔螺旋体——乳突钝缘蜱
Q热
恙螨
概念
真螨目、前气门亚目、恙螨总科
特点
仅幼虫期营寄生生活
幼虫三对足
重要宿主——老鼠
人体组织液为食
疾病
恙螨皮炎(寄生,但无病原体)
丘疹、溃疡、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寄生,恙虫立克次体/恙虫东方体)
鼠类为动物宿主,地理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性出血热
汉坦病毒——小盾纤恙螨
疥螨
概念
真螨目、无气门亚目、疥螨总科
特点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内
五期生活史——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
无眼,无气门
成虫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
足4对
疾病
疥疮
特异性皮损和夜间强烈痛痒
硫磺软膏治疗
蠕形螨
概念
真螨目、前气门亚目、蠕形螨科
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常见
特点
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略透明
雌螨略大
皮脂蠕形螨雌 、雄虫均无肛道
毛囊蠕形螨雌虫有肛道
颗体宽短呈梯形
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两部分
4对足
疾病
低度致病性
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脸缘炎
患处皮肤轻度潮红和异常油腻,弥漫性潮红、充血
继发性红斑湿疹或红色痤疮状丘疹、脓疮、结痂及脱屑
皮脂异常渗出、毛囊口扩大,表面粗糙,皮肤有强痒感及烧灼感
尘螨
概念
真螨目、粉螨亚目、麦食螨科、尘螨亚科、尘螨属
户尘螨、粉尘螨、埋内欧尘螨、小角尘螨常见
特点
成虫椭圆形, 白色至淡黄色, 足色深
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钳状
无顶内毛
躯体背面前端有狭长盾板
足4对
5期生活史——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三若虫、成虫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
负趋光性
疾病
螨性哮喘
吸入型哮喘
胸闷气急,吐泡沫黏痰,不能平卧,呼气性呼吸困难,发哮鸣音,发绀
皮肤过敏
过敏性鼻炎
鼻塞、鼻内奇痒、连续喷嚏或流清涕不止、有流泪、头痛
鼻黏膜苍白水肿
分泌物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特应性湿疹(皮炎)
面部湿疹,儿童常见
四肢屈面、肘窝和腋窝处湿疹或苔鲜样变,可累及全身——成人
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