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11法国近现代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311法国近现代教育的思维导图,教师招聘必备知识点,整理如下,希望能帮大家节省备考时间。
教育学第三节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讲述了教育目的论、和谐教育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等。
教育学学硕之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知识总结,分为17-18世纪、19世纪、二战及二战前、二战后等几个阶段来介绍。
311教育学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以及法案,学硕考研党专用。主要内容有17~18世纪、19世纪、二战前及二战、二战后四个阶段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概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17~18世纪
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 1789之前
初等教育
天主教教会教育
内容:宗教教育+读写算
中等教育
古典文法学校
专门技术学校(军事,矿业,路桥,女子教育)
高等教育
古典大学(巴黎大学)
教育思想
启蒙运动中的教育思想:反封建,主张民主自由;反宗教,主张理性 (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卢梭)
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 以及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教育方案》
内容(未实施):《塔列兰》(立宪派)《康多塞》(吉伦特派)《雷佩尔提》(雅各宾派)
归纳共同思想:
1主张建立国家制度
2.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男女平等。
3.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实现世俗化
4.国家应实行义务教育
教育管理
提出国家掌握教育权(难以实施)。
19世纪
《基佐法案》 (1833)
政府与教会联手发展初等教育,扩大初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
《费里法案》 (1881-1882)
背景
1881-1882,国家需要发展初等教育义务化的进程
内容(三原则)
义务
1.6-13岁强制入学
2.不送子女入学罚款
3.接受家庭教育者,第三年起每年考试
免费
1.小学,幼儿园免学费杂费
2.师范教育免学费和杂费
世俗化
1.取消宗教课程
2.取消牧师当老师的权利
3.取消教会对学校的监督权
4.设立公民道德课
评价
1.为义务教育的发展确立原则,为法国教育指明方向。
2.标志确立法国国民教育制度,法国初等教育进入新阶段。
3.”第一次教育革命“
主要
国立、市立中学(古典);现代中学(实科)
其他
私立中学
寄宿学校(程度低于私立中学)
中央学校停办
“大学校”
军事学校
专科学校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帝国大学令》和大学区制 (1806)
性质:
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帝国大学总监
内容:
1.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负责教育的一切事物。
2.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每个学区总长管理各级学校
3.开办任何学校都要经过帝国大学的批准
4.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由帝国大学管理,成为国家官吏
评价:
建立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对法国及其他国家后世有影响。
二战前及二战
初等中等教育
中学课程改革 (20世纪初)
1.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并重;传统价值与使用价值并重
2.确立了法国中学课程的基本模式
统一学校运动(1919) “新大学同志会”
民主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相互衔接
择优录取
方向指导班(设想)
学制改革 (1925)
1.1925,实现小学统一
2.1930,国立市立中学免费化
3.1933,中学设立统一的考试---平等教育机会
4.1937,让·泽
1.小学--中学的初级阶段(类初中)衔接
2.方向指导班(11.12岁)第二年分流考试
3.古典中学、现代中学、技术中学(类高中)
1.冲击了法国双轨制
2.推动法国教育民主的进程
3.方向指导班(2y)成为法国教育特色
统一学校运动
向一切学生开放
职业教育《阿斯蒂埃法》 (1919)
背景:
法国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特点:
1.国家代替私人承担职业教育任务
2.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国家雇主各一半经费
3.私立职业学校获得认可补助金,且接受国家的规定和监督
4.规定18岁以下青年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青年每周4h接受教育
5.内容:初等教育的普通知识+职业基础+劳动技能
1.第一次有组织立法推动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为国家事业
3.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宪章“,有国际影响力
国家集权
二战后
初中级教育
《郎之万_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47)(未实施)
背景:恢复二战前的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的新发展
内容
1.六条原则:
公正;平等;
接受完备教育的能力;专门教育同时普通教育;
免费;
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2.免费义务教育(6-18)
1.基础教育:尽可能接受幼儿教育,6-11(小学)
2.方向指导阶段(四年初中):不必参加考试(小升初)
3.决定阶段:学术型(古典),技术型(实科),艺徒制(技术,类高中)
3.高等教育(设想)
学术型中学结业生可进入大学预科班(1y)之后进入高等教育
1.未实施但指明方向
2.促进初等教育发展;促进初等中等衔接
3.”第二次教育革命“
《教育改革法》 (1959)
背景:由于《郎》未实施,所以颁布新法案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6~16
6-11岁为年基础教育
第一阶段:11-13观察期(类初中)
第二阶段:13-16完结期(类高中)
类型:短期职业;长期职业;短期普通;长期普通(古典)
优点:市立初级学校迅速发展
局限:法案不灵活难操作,未实施;观察期太短
《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 (1959)
“契约——国家给私立学校补助金——要求私立学校以公立学校制度办学——接受国家监督实施
戴高乐改革
《哈比法案》 (1975)
保障世界大国中的优势
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委员会,数学委员会),中学校长由教育部长任命
教育内容 生活化 现代化
小学:自然,环境,科技的综合课程,启蒙课,实用性课程
初中:实验课,技术教育,经济课,职业课,减少公民课
高中:广泛的专门的技术选修课程
教育方法
1.把心理学研究成果用于教学,注重个性差异
2.加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活动课,现代化手段
课程设置
三分法
工具课程(数,法);启蒙课程(艺,自然,人文);体育
方向正确,步子太大,难以实施。
《课程宪章》 (1992)
1.坚持中央集权制(《政府公报》的形式推进教育政策)
2.课程编制要以学生为中心
3.实现综合改革
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纵向改革
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横向改革
高级教育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方案》 (福尔法案)(1968)
三条办学原则
自主自治(教学 行政 财政自治)
民主参与
多科性结构
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