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包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的思维导图,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的思维导图,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思维导图,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两种特殊形态,分享给大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信息化教学设计
概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教学鸡舍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比较
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案编写
结果评价
以教师为中心
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资源设计
能力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注重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和活用所学知识
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强调面向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估
注重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要素
学习需要分析
目前学习状况
期望学习状况
学习需要
无——工作结束
有——教学设计
学习者特征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年龄、性别、年级水平
生活经验
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分析
起点水平(能力):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
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对于确定教学起点,进行学习内容分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都有直接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分析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仅具有差异性,而且还具有稳定性
学习风格影响学生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
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分析
认知能力
学习动机
态度
个人对学习的期望
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
编制评价试题的依据
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实施的依据
步骤:
鉴别达到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
第二是根据目标分类理论编写具体的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知道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知觉
准备
有指导的反应
机械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
适应
创新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接受(注意)
反应
价值判断
组织
价值与价值体系党的性格化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学习结果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分类
支持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归类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子主题
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ABCD法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结构分析
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属性分析
加涅对知识的划分: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学习方式的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集体授课
小组合作学习
个别化学习
讲授法
演示法
讨论法
示范模仿法
发现法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五环节教学策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九段教学策略
教学媒体的选择
定义
教学媒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分类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最优决策原则
施拉姆(媒体选择的概率=媒体的功效/需付出的代价)
有效信息原则
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看出各种教学媒体所体现的学习经验层次的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体现
优化组合原则
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组合将应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取得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媒体的组合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叠加。
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伯格曼和穆尔模式
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都被详细的列出输入、输出和评价。 每一个活动的输出又是下一个活动的输入。 每个阶段的活动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要进行评价,并对这一阶段的活动重新审查和修改。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的特征保证了教学产品的质量。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肯普模式
强调了十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 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 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在环形结构模式的中心,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归宿,其他各个要素都应围绕他们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与其他所有要素相联系。 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按照任何顺序进行。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迪克-凯瑞模式
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 重视前期分析 以问题-解决的思想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