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护理学第十五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第十五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总结,包括脑血管性疾病、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卒中等内容。
编辑于2022-04-02 17:59:26常见颅脑疾病 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
与恶性肿瘤、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3大疾病
定义: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总称,发病率死亡率很高。
一、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的原因
定义
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40-60岁多见
病因与病理
原因尚不清楚,有先天性缺陷和后天性退变之说
瘤顶部最薄,是出血的好发部位,90%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
临床表现
1、局灶症状:
小的可无症状,较大的压迫临近结构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症状:病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内收和上下视不能,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
2、动脉瘤破裂出血
诱因: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一旦破裂出血,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
症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呼吸骤停
辅助检查
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可判断动脉瘤的位置、数目、形态、内径、有无血管痉挛等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防止出血或再出血,控制动脉痉挛
①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压
②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变化,发现脑血管痉挛时,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血管药物治疗
③使用氨基己酸抑制纤溶酶的形成,预防再次出血。
2、手术治疗
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是首选方法,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
也可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简便、相对安全、恢复快等优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护理措施
(一)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
1、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30°C以利静脉回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刺激,稳定病人情绪
保证充足睡眠,预防再出血
2、保持适宜的颅内压
①预防颅内压骤降
颅内压骤降会加大颅内血管壁内外压力差,诱发动脉瘤破裂
维持颅内压在100mmH2O左右
应用脱水剂时,控制输注速度,不能加压输入
行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脑室引流中,引流瓶位置不能过低
②避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便秘、咳嗽、癫痫发作等
3、维持血压稳定
动脉瘤破裂可因血压波动引起,避免引起血压骤升骤降的因素
(二)术前护理
除常规准备外,介入栓塞治疗备皮
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前部的病人,应在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及练习
建立侧支循环
颈动脉压迫试验:用手指压迫患侧颈总动脉,直到同侧颞浅动脉搏动消失。
开始每次压迫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压迫时间
持续20-30分钟病人仍能耐受,不出现头晕、眼黑、对策肢体乏力和发麻等表现时,方可手术
(三)术后护理
1、体位
①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C,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避免压迫手术伤口
②介入栓塞病人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下肢制动8-12h
③搬动病人或翻身时,使头颈部成一条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2、一般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伤口及引流液等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迹象
③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抗生素
④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经鼻饲提供营养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⑴脑血管痉挛
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①原因:动脉瘤栓塞治疗或手术刺激脑血管,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②症状: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麻木、失语症
③预防:术后尼莫地平治疗,给药期间观察有无胸闷、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
⑵脑梗死
①原因: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
②症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
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平卧,遵医嘱扩血管、扩容、溶栓治疗,若术后病人处于高凝状态,应用肝素预防脑梗死
⑶穿刺点局部血肿
常发生在介入术后6h内
①原因:因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术中肝素过量、凝血机制障碍,或术后穿刺肢体活动频繁、局部压迫力度不够所致。
②处理:穿刺口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8-10h,绝对卧床24h
4、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
①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②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③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④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防止发生意外影响抢救
2、疾病相关知识
①动脉瘤栓塞术后,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
②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时,及时诊治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概况: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脑血管,由动脉供血,直接向静脉引流,畸形脑血管团内有脑组织,体积随人体发育儿增长,周围的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临床表现:
1、出血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2、癫痫
较常见的首发症状
3、头痛
4、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运动、感觉、视野及语言功能障碍
确诊检查:脑血管造影
处理原则
手术切除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直径小于3cm的AVM可采用咖玛刀治疗;对血流丰富、体积较大的可行血管内栓塞术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AVM破裂的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AVM破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术后血肿
三、脑卒中stroke
1、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
2、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60%-70%,某些使血流缓慢和血压下降的因素是本病的诱因,故常在睡眠中发病
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是高血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3、临床表现
⑴缺血性脑卒中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症状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
临床表现
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感觉麻木、一过性黑朦及失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步态不稳、复试、耳鸣及猝倒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似TIA,但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达数日,也可完全恢复
③完全性脑卒中CS
常伴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⑵出血性脑卒中
表现: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重症者昏迷,完全性瘫痪、去皮质强直、生命体征紊乱。
4、辅助检查
急性脑出血首选CT检查
急性脑缺血性发作24-48h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
5、处理原则
①、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先性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扩血管、抗凝、血液稀释疗法及扩容治疗等。脑动脉完全闭塞者,在24h内进行手术治疗。
②、出血性脑卒中:经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血压、止血、脱水降颅压等非手术治疗,病情仍加重的考虑手术。
6、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①、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组织缺血或脑出血有关
②、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颅内压增高、脑疝、颅内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癫痫发作等
③、急性疼痛 与开颅手术有关
7、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常规护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溶栓、抗凝
(二)术后护理
1、加强生活护理
⑴饮食:鼻饲、防误吸、口护、
⑵防止意外损失:尤其是肢体无力或偏瘫者
⑶促进沟通
⑷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有效缓解疼痛
⑴止痛:切口疼痛多发生在术后24h内,给予一般止痛剂即可
颅脑手术后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均不可使用吗啡或哌替啶
⑵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高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术后2-4天脑水肿高峰期,常为搏动性头痛,严重时有烦躁不安、呕吐伴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进行性瘫痪等
颅内压高引起的头痛使用脱水剂和激素治疗后可缓解
⑶腰椎穿刺
该方法可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还可降低颅内压,但颅内压增高者禁忌使用
术后血性脑脊液刺激脑膜引起的头痛,需手术后早期行腰椎穿刺引流出血性脑脊液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⑴脑脊液漏: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半卧位,抬高头部,无菌绷带包扎头部,注意观察有无浸湿
⑵颅内压增高、脑疝:
术后均有脑水肿反应,适当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①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
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④监测颅内压变化
⑤及时处理咳嗽、便秘、躁动等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避免诱发脑疝
⑶颅内出血
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h
原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电凝止血痂脱落;病人呼吸道不通车、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也可引起术后出血
表现:现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楚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预防: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严密观察,一旦发现者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⑷感染
1、切口感染
2、肺部感染:可因高热及呼吸功能障碍加重脑水肿
3、脑膜脑炎
预防:常规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
⑸中枢性高热:
多出现于术后12-48h,体温达40°C以上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伴有意识障碍、瞳孔缩小、脉搏快速、呼吸急促。一般物理降温效果差,须及时采用冬眠低温治疗。
⑹癫痫发作:术前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作时,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卧床休息,给氧,保证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避免意外受伤,观察发作表现并记录。
多发生在术后2-4天脑水肿高峰期,因术后脑组织缺氧所致
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
CT是诊断脑脓肿的首选方法
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
2、脓腔引流护理
3、降低颅内压
4、健康教育:进行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颅内肿瘤
原发性肿瘤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CT或MRI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椎管内肿瘤
诊断重要依据: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含量增加,白细胞数正常)
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脊髓MRI
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先天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