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流动资产
这是一个关于非流动资产的思维导图,内容有长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编辑于2022-04-03 16:25:00非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1 债权投资
初始取得 借:债权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差额: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期间 实际利率法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贷:投资收益 差额: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小企业用直线法摊销
2 长期股权投资
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
初始取得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后续计量——权益法 根据享有被投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变动调整账面价值
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调整长投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或亏损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超额亏损扣除科目 顺序 1 长期股权投资 2 长期应收款(对被投资单位的) 3 预计负债 4 备查簿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宣告总股利x持股比例)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综合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小企业采用直接转销法,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处置 取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处置损益(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差额:投资收益 同时,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从账面余额中来) 贷或借:投资收益
账面余额包括 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企业合并方式取得
初始取得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 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企业为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费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同一控制下取得 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在总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余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为发行股票支付给券商的佣金和手续费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企业为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费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后续计量——成本法 除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外,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已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不得转回
处置 出售所得价款和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处置损益(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差额:投资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
管理
投资性房地产是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需要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 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固定资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存货)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已出租的建筑物
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计量方式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账务处理
取得
外购 只有在购入的同时立刻开始对外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 其他用途的应该先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或存货,租赁期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之日起才能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自行建造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同时开始对外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在建工程
后续
成本模式 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取得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折旧或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计提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计提后,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公允价值模式 能持续可靠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不计提这就或摊销,不计提减值,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处置
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模式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将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结转至其他业务成本 借或贷:其他业务成本 贷或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冲减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转换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
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 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
固定资产
管理
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取得
外购不需要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入账成本=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税金+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不包括培训费)
外购需要安装
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付职工薪酬等
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自建
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外购材料或自产产品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计提工人薪酬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折旧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3)处于更新改造或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 (4)提前处置的固定资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决算的固定资产,按估计价值为成本进行折旧,竣工决算后调整成本,但不调已计提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寿命等的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年末复核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值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折旧年度初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100%
最后两年用年限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x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1+2+...+n) n为预计可使用年数
加速折旧法
账务处理
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 在建工程(工程建设) 研发支出(项目研发)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赁) 贷:累计折旧
后续支出
资本化 (改扩建)
固定资产转出为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累计折旧
发生改扩建指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存在替换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残料变价)(不进在建) 原材料(残料入库)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资产的账面价值)
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费用化
借:固定资产 贷: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
处置
结转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清理费等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出售残料以及活动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取得处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处置损益
已经报废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利得) 或 借:营业外收入(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只要报废就营业外
未报废 借或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或借:资产处置损益
清查
盘盈
清查时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报经批注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盘亏
清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报经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赔偿)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损失一旦转出,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会
使用权资产
基本概念
使用权资产
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短期租赁
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
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不属于短期租赁
低价值资产租赁
单项租资产全新时价值不超过4万人民币 转租后不可能是低价值租赁
对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承租人可以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账务处理
初始成本计量
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年金现值
借: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款项
以享受的租赁激励冲减初始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使用权资产
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承租人为拆卸、移除、复原等将租赁资产恢复至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发生的成本
借:使用权资产 贷:银行存款
采用成本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承租人应参照固定资产,对使用权资产进行折旧(年限平均法)
支付租金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
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等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借:财务费用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生产性生物资产
确认与计量
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成本
外购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自行营造或繁殖的成本
林木类=造林费+抚育费
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账务处理
增加
外购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自行营造或繁殖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等
折旧
合理确定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能变更)
减值
将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后续计量
通常按照成本计量,只有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持续可靠获取的才能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有活跃市场
同质性
随时自愿交易
价格信息公开
能取得相关信息
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无形资产
概述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
确认与计量
入账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取得
外购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
研究阶段
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或达到预定用途时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开发阶段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同研究阶段
满足资本化条件
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摊销
管理
摊销范围
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应摊销金额
应摊销金额为成本扣除预计净残值(一般为0)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该扣除其累计余额
摊销期限
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使用寿命有限
摊销方法
通常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为零
摊销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生产总量法等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
账务处理
根据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用于产品生产) 管理费用(管理用)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出租) 贷:累计摊销
出售和报废
出售
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差额:资产处置损益
报废
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应予以报废
将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减值
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长期待摊费用
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是非流动资产) 无备抵,直接计入费用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等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
如果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收益的,应该将该项目未摊销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