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编辑于2022-04-04 10:51:20《道德经》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王弼版的《道德经》不仅传播量大,而且对道家学说的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篇思维导图是道德经46~54章读书笔记个人分享,可以收藏慢慢学。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本篇思维导图是关于论语第17章阳货和第18章微子的读书笔记分享,知识点很多,可以收藏慢慢学。
论语15~16篇读书笔记分享。《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圣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圣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圣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圣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圣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道德经》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王弼版的《道德经》不仅传播量大,而且对道家学说的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篇思维导图是道德经46~54章读书笔记个人分享,可以收藏慢慢学。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本篇思维导图是关于论语第17章阳货和第18章微子的读书笔记分享,知识点很多,可以收藏慢慢学。
论语15~16篇读书笔记分享。《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圣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圣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圣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圣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圣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书籍简介
作者: 陈海贤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页数: 384
定价: 69.00元
豆瓣评分 8.8
内容简介-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第一章 开启改变的行为
改变的选择
不改变的原因
误以为只有自己的选项足够理想,才算选择
逃避对自己的责任,逃避选择
改变需要勇气
没有什么比走一条很难的路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
改变需要自省
不断审视自我,触发改变
改变的本质
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创造新经验,通过强化,把它变成习惯
阻碍改变的心理机制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不一定舒适
不是熟悉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带来控制感,安全感来源
应对方式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心理免疫系统
本质是焦虑控制系统
四大步骤
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正在做哪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相反行为隐含的好处
心里有重大假设
怎么实现改变
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改变第一步:看清内心假设(内心恐惧)
行为检验:验证内心假设
改变内心错误假设
小步子原理
假想奇迹发生
往前看会看到困难
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途径
改变是多米若骨牌,最重要的是找到推动改变的那块牌
专注当下: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刻的行动
培养环境场
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刺激你做出特定行为
行为线索越多,场的力量就越大
建立自己的工作场和娱乐场
情感触动
首先有情感认同,才能激发改变
焦虑和恐惧的力量最强大,最容易被激发和控制
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就是应对焦虑和压力产生的(比如暴食,抽烟,喝酒,拖延}
只有爱,才会让大象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摆脱内疚和自责
想起自己时,带着爱,同情和期待
有效改变
两个层次
作为内容的改变
应对方式的改变:自我接纳
本质是舍弃
自我接纳不是不改变,它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判断标准
看这个改变究竟改善了状况还是维持了状况,甚至让你变得更糟了
想改变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所遇到的,是世界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破自然发展的里历程?
第二章 推动思维的进化
僵固思维
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
聪明暗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不愿挑战难题
努力暗示人的能力不固定,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越挫越勇
缺点
面对挑战容易放弃
觉得努力可耻,就算努力也是偷偷努力
把批评当做负面评价
看到别人成功,觉得自己失败
克服
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能力的成长,来自于挑战
管理错误的三种方法
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
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制定犯错计划,消解消极价值
应该思维
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区别愿望和应该思维
我们是愿望的主人
应该思维支配我们
区别愿望和现实
愿望的决心和外在世界无关
越是接受现实,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愿望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本质是模仿
既然别人觉得那样是对的,那我就应该那样做
导致非白即黑
用理想化的规则来限定我们自己
绝对化思维
习得性无助:对伤害的抽象化
在做什么也没用了
三种抽象方式
永久化
觉得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口头禅:你总是....)
普遍化
从一件事情推到全世界都这样(男人都不可靠)
人格化
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
成长型心智模式
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的结构-以目标来思考现实
先想我要什么
现实是怎样的
环境能够提供什么
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解决问题的结构-以现实来思考目标
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
在想自己的目标是否实际
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帮助行动进行
心理对照法:先想好处,在想障碍
执行意图:如果我吃完晚饭,我就翻开书看几页
控制两分法
思考担心的事情,区分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
找到能控制的,做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近的思维方式:与现实接触
近的思维-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
用描述性语言,而非评价性语言
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结果
远的思维-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
拒绝改变
思维的进化
同化:修改新发生的事情,以符合我们头脑原有的认知模式
顺应: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适应新模式
第三章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自我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
在不同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
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
什么样的关系让你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关系中的角色
角色期待提供了行为的线索
调整角色的三种方法
思考别人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自己是否想接受
如果和别人相处不舒服,自己的角色是否出现问题了
如果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
角色和自我发展
如果我们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自我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系的语言
对人不对事
如果关系好了,什么事都可以谈
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直面关系,讨论关系
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色来回应别人说的话
讨论前,先思考怎么从角色上达成共识
关系的互补
角色是系统逐渐生成的
系统中的关系互补
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家庭或团队中一些人变得特别能干,一些人变得特别不能干
系统把某个人变成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系统中角色的错乱
健康的关系
我们不轻易被别人情绪影响,能够自由作出决策
能够不断探索自己的新角色,而不是被困在某段关系中无法动弹
不健康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导致不安全感
如果父母的烦恼占据我们太多注意力,我们就很难有好奇心去探索世界
习惯观察别人的情绪后,很容易对别人的情绪敏感
不安全依恋使我们和母亲的关系更加亲密
关系的三角化
被三角化的人容易产生很大的情感压力
如何影响自我发展
产生防御性的隔离
扭曲我们的情感
内疚和自责
都是你的错
个体视角看自我,对错思维
解决方法
容忍理想和事实的差异
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试图控制他人
都是我的错
解决方法: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不越界
关系的纠缠
两个特点
所有纠缠都包含相互加强的循环—爸爸打孩子,孩子越不听话
所有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妈妈期待女儿听话,女儿期待妈妈通情达理
如何摆脱
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发展自己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将我的观察和评论分开
感受:表达我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我的想法
需要: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请求:清楚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他人阶段,开始迁就别人运转
独立阶段,即理解别人,又尊重自己,不受他人限制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
更新我们对自我的理解
消极心理是变化的特性,不是自我的特性
更新我们对自我发展的理解
自我发展需要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是发展的质变
转变的分类
职业转变
工作是我们塑造自我,体现价值的途径
每个职业都有一个自我
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
关系的转变
抗拒结束的三种方式
幻想挽回
把对方和关系理想化
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
转变三阶段
结束
对结束的误解
把结束当终结,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把结束当做应该排除的意外
把结束等同于错误
如何结束
环境的脱离
身份的脱离
目标的脱离
反面:都坚持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
迷茫
来源于目标感和人际关系
结束以前的环境,身份,目标,就失去意义的土壤
迷茫的三种典型心理
试图回到过去
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
精神生活变得敏感
重生
重生的要素
偶然和意外
另起炉灶
与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
第五章 绘制人生的地图
青春期
最重要的任务:寻找身份认同
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对社会标准非常顺从
难发展出坚定的身份认同
对社会标准非常反感
特立独行的亚文化
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为自我负责,学会容纳矛盾
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的障碍
害怕不被接纳
害怕承诺
害怕被改变
职业认同四个标志
胜任感:感受到能力的成长
承诺:原意投入某个职业
报酬
满足感
中年期
走出中年危机
创造性的工作
传承经验
回报社会
晚年期
晚年整合的含义
回顾自己的人生,找出一种意义来源
把自己看作人类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金句摘抄
决定你想法和行为的,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
人生如戏,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
知识的价值,不是给你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探索的过程
关系的矛盾是很激烈的,它有我们最深层次的爱和怕
把人连在一起的底层动力是什么,不是利益,是情感,而依恋就是人最强烈,最基本的情感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如果我们不能容忍差异,就会在争论中防御,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这就是课题分离
在迷茫期,看起来什么都没发生,它却是重要的,旧的意义被慢慢清理掉,而新的意义正在慢慢长出来
人不会为自己想走的路后悔,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召唤而后悔
现实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剧,随时随地都有新鲜事发生,走近去看它,感受它,就是一种近的思维方式
自我接纳的真谛:把问题当做生存常态,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走向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