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伤寒
伤寒知识总结,这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少。
传染病学之细菌性痢疾知识总结,包括它的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反应等内容。
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少、沙门菌属,阴性杆菌,有鞭毛,无荚膜和芽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伤寒
概述
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少
病原学
沙门菌属,阴性杆菌,有鞭毛,无荚膜和芽孢
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内毒素致病
存在胆囊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带菌者或患者~慢性带菌者(主要)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夏秋季节(乙脑相同)
发病机制及病理
发病机制
病理
增生、坏死、溃疡、恢复
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
初期
第1周,发热畏寒,右下腹轻压痛
极期
持续发热
稽留热型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内毒素致热,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及听力⬇️
严重者谵妄、颈项强直昏迷,儿童抽搐
相对缓脉
玫瑰皮疹
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及肩背部
消化系统症状
右下腹深压痛、便秘!水样便
易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
肝脾肿大
缓解期
第4周,溃疡期,仍有肠穿孔及肠出血
恢复期
第5周!症状消失
其他伤寒
轻型
症状轻
暴发型
毒血症状严重,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肠麻痹,休克
迁延型
与典型伤寒相似,呈弛张热或间歇热
逍遥型
起病不明显
伤寒特点
小儿伤寒
起病急,热型不规则,无相对缓脉,WBC不减少
老年伤寒
发热不高,多汗,恢复期长
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增高,持续5~7天后退热
复发
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烧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常规检查
外周血象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消失(重要参考意义)
尿常规
第2周轻度蛋白尿,管型
粪便常规
少许白蛋白,并发肠出血(潜血试验阳性、肉眼血便)
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
第1~2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
粪便培养
第3~4周阳性最高
其他
十二指肠引流液
血清学检查
肥达试验
IgM(O)~近期 IgG(H)~过去
并发症和后遗症
肠出血
最常见并发症
休克体征
肠穿孔
最严重并发症
回肠末端,右下腹疼痛,休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膜炎体征,
X线膈下游离气体,肠鸣音减弱
中毒性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中毒性心肌炎
脉搏加快,血压下降
急性胆囊炎,肺炎等
诊断
流行病学特点
伤寒接触史等
临床症状及体征
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相对缓脉
实验室依据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玫瑰疹
细菌性痢疾~左下腹痛伴里急后重
疟疾~外周血,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寒战明显,弛张热多见
血行散播性结核病~可见结核病灶
治疗
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护理、饮食(流质或无渣半流)
对症治疗
降温~物理降温
便秘~生理盐水灌肠
腹胀~低糖低脂食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高危患者
病原治疗
第三代喹诺酮类(首选)
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儿童与孕妇~第三代头孢菌素(首选)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
带菌者治疗
根据药敏选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并发症治疗
卧床休息,禁食,烦躁~地西泮,输血补液,止血~维生素K1,内科无效考虑手术
禁食,胃肠减压,并发腹膜炎~手术
卧床休息,保护心肌药物,必要肾上腺皮质激素,心衰~洋地黄和利尿剂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血液透析
预防
管理传染源
体温正常15天后解除隔离
粪便连续2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径
三管一灭~水源!饮食,粪便,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副伤寒
甲乙
成人甲,儿童乙
丙
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