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十四章 描述统计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二十四章 描述统计笔记,包括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分布形式的测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等。
这是一篇关于抽样调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几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估计量和样本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二十四章 描述统计
集中趋势的测度
均值
集中趋势中最主要的测度值;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稳定性好;适用于数值型数据;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
位置居中的数值;n为奇数时,第(n+1)/2个数;n为偶数时,介于n/2和(n+1)/2之间的平均数;适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不受极端值影响;适用于收入这类偏斜型数据。稳定性比均值差,比众数强。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不适用于描述定量型数据的集中位置;缺乏稳定性。
离散程度的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
方差
公式
方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的代表性越好;单位是原始数据的平方。
标准差
方差开平方,单位与原始数据一致
①方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的代表性越好;②标准差的大小不仅与数据的计量单位有关,也与观测值的均值大小有关③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不同变量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
①主要用于不同类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②消除了测度单位和观测水平不同的影响,可以直接用来比较不同变量的离散程度。注:1、观测值水平指的是均值。2、当均值相同,且单位相同时,可以用方差、标准差衡量离散程度。3、当均值不相同,用离散系数衡量离散程度。
分布形式的测度
偏态系数
偏度描述的是数据分布对称程度。
取决于离差三次方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三次方的比值。离差=该数-均值
取值
等于0
对称的
>0
0和0.5之间(含0.5) 轻度右偏 0.5和1之间(含1) 中度右偏 >1严重右偏
<0
0和-0.5之间(含-0.5) 轻度左偏 -0.5和-1之间(含-1) 中度左偏 < -1严重左偏
偏态系数的绝对值越大,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越大
标准分数(Z分数)
均值和标准差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分数来比较不同变量的取值
标准分数可以给出数值距离均值的相对位置
标准分数Z=(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
对称钟型分布经验法则:三舅舅带着二舅和我一路发(399,295,168)一个标准差约有68%的数据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关系的分类
程度(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
方向(正相关、负相关)
相关形式(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注: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的度量
散点图
相关系数
最常用的是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0<r<1不完全正线性相关 -1<r<0不完全负线性相关 r=1完全正线性相关 r=-1完全负线性相关 r=0不存在线性相关系 r的绝对值>=0.8 高度相关 0.5=<r的绝对值<0.8 中度相关 0.3=<r的绝对值<0.5 低度相关 r的绝对值<0.3 相关度极弱视为无线性相关关系
主题
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集中趋势
反映向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离散程度
反映各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也能反映中心值对数据的代表程度
偏态
反映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