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篇)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篇)包括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等。
局部解剖学第一节绪论及下肢前区胸前腋窝重点知识总结,分为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胸前区、腋窝等。
出院后的护理的思维导图,头部MRI:发现右侧基底节、双侧半卵圆中心缺血灶,双侧筛窦炎、右侧乳突蜂房内异常信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篇)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寄生现象
偏利共生(共栖)
互利共生
寄生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型
生活史: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过程
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
寄生虫的感染期
寄生虫的类型
(寄生部位)
体内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
(寄生时间)
永久性寄生虫
短暂性寄生虫
(宿主选择)
转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偶然性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期,异常时会导致宿主机体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宿主类型
终宿主:成虫期/有性生殖阶段
中间宿主:幼虫期/无性生殖阶段,分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可作为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转续宿主:非正常宿主、寄生虫仅能以幼虫的状态存在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的生物学
寄生虫的适应 性变化
形态学改变:体形、器官
生理与代谢途径改变:三羧酸循环——糖酵解
侵入机制特化与加强
繁殖能力增强:方式多样
免疫学改变:免疫逃避
特殊向性产生:
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营养
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概念
感染阶段/感染期
寄生虫感染:长期或暂时在人体内生存、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
寄生虫病
带虫者:可携带和传播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
特点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患者既有虫卵肉芽肿又有组织纤维化
隐性感染: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不易检出
异位寄生与多寄生现象
幼虫移性与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症:幼虫在转续宿主体内的窜扰引起疾病
内脏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与lgE水平升高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0.5*10/L(正常值)
lgE水平升高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能在人与脊柱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带虫免疫如:疟原虫,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寄生虫消失,免疫力也消失
伴随免疫: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仅对同种寄生虫的幼虫感染有一定抵抗力,对成虫无杀伤如:血吸虫
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传播途径
经水、食物、土壤、空气、节肢动物、接触、胎盘
易感人群
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底下
流行特点与影响因素
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趋势
重要寄生虫疫情不稳定、土源性线虫感染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期明显上升、棘球蚴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输入性寄生虫病明显增多、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增多、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增多;
防止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