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这是一篇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于2022-04-16 18:29:3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史观
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按主体划分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按层次划分
社会心理(低层次、自发、不系统、不定型)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自觉系统、相对稳定)
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以及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体系,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和语言学、形式逻辑等一部分社会科学不具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性质,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不服务于特定经济政治制度和特定阶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科学技术(生产力重要要素)
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第一次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单纯以道德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标准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进步最高的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
同一性质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中,
新旧上层建筑、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
当一种上层建组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时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其矛盾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子主题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人类社会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交往及其作用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生生、经上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贯穿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社会革命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创造者时加持的原则)
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无产阶级的政党路线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实质: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差别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
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