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RNA的生物合成
关于RNA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不同转录,及其所需的酶类等等,其余有关分子生物学详见主页,有需要可以点进来查看哦。
编辑于2022-04-19 11:20:58RNA的生物合成
基本概念
概念
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 的过程
特点
只有模板链转录,是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并非在同一条单链上
不对称转录
在DNA双链的某一区域,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导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
原料(体系)
DNA模板
模板链
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一条链,有意义链,Watson链
编码链
不被转录,与模板互补的一条链,反义链,Crick链
RNA聚合酶
不需要引物
与启动子结合后就能启动RNA合成
NTP原料
A U G C ----RNA聚合酶的底物
二价金属离子(Mg Mn)----RNA聚合酶的必须辅助因子
方向
5'-3'
原核生物的转录
所需酶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5种亚基构成的六聚体蛋白质α2ββ'ωσ
全酶
α2ββ'ωσ
参与转录起始(σ参与转录起始,不参与延长)
核心酶
α2ββ'ω
参与转录全过程
α
位于启动子上游,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
β
与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延长核苷酸链,催化转录全过程
β'
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结合的部位(开链)
ω
β'折叠和稳定性
σ
起始因子(辨认起始点,无催化活性)
抑制剂
利福平
特异性结合RNA聚合酶β亚基,抑制结核杆菌的转录,用于抗结核治疗
记忆
利比亚
转录起始
操纵子
对于整个基因组来讲,转录是不连续,分区段进行的,每一个转录区域称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
组成
包括若干个基因编码序列
启动子
RNApol最初结合的模板的序列,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
原核生物以RNApol全酶结合在启动子上,σ亚基辨认启动子
-10区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0bp处,富含TATAAT
Pribnow盒
β'亚基结合模板的部位
相当于真核TATA盒
-35区
上游-35bp处,共有序列TTGACA,为RNApol σ亚基识别序列
sextama框
σ亚基辨认转录起始的部位
识别并结合启动子
σ辨认起始点,即-35区的TTGACA序列,RNApol与DNA模板链松弛结合, RNApol向-10区移动,β'亚基与-10区TATAAT序列紧密结合, 跨过转录起始点形成稳定的结合的酶-DNA模板复合物,转录开始
DNA双链打开
但是解开的范围只有17bp<<复制叉的大小(无论是延长还是起始)
第一个磷酸二酯键形成
不需要引物,在RNApol催化下生产3'5'-磷酸二酯键 新生成的RNA5'端第一位总是ATP/GTP,RNA链的5'端结构在转录延长中一直保留,至转录完成
转录延长
RNApol核心酶催化RNA链的延长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电镜下:羽毛状图形
真核生物有核膜,所有不能同时进行
转录终止
依赖ρ因子
ρ因子与单股RNA结合,促使新生RNA链释放
ρ因子与RNApol发生构象变化,使RNApol停顿
ρ因子能结合RNA,且对polyC的结合能力最强
转录产物RNA的3'端出现较丰富的C碱基,ρ因子识别产物上的这一终止信号
非依赖ρ因子
3'端出现多个连续的U
形成茎环结构
转录终止
转录生成的RNA,5'端常为pppG或pppA
转录的RNA不需要修饰
真核生物的转录
所需酶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RNApol Ⅰ
位于核仁
45s-rRNA
耐受
RNApol Ⅱ
位于核浆
hnRNA→mRNA
敏感
RNApol Ⅲ
位于核浆
tRNA,5s-rRNA,snRNA
高浓度下敏感
抑制剂:鹅高蕈碱
起始
顺式作用元件
真核生物参与起始的所有原件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在同一条链上)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位于编码基因两侧,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是转录起始的关键调节部位
增强子
能够结合特异性基因调节蛋白,促进临近,或远离特定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沉默子
真核基因调控区中抑制阻遏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功能
促进局部DNA的染色质形成致密结构,阻止转录
启动子上游元件
GC盒
GGGCGG
Sp1
GATT盒
GCCAAT
C1EBP
启动子
核心序列TATAAAA
TATA盒/Hognest盒
TFⅡD
特点
每个基因有各自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
转录因子
能够调节转录,起始的因子
与不同RNA结合,发挥不同作用,使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结合
TFⅡD
与TATA盒结合,辨认起始点
转录前形成起始复合物(PIC)
TFⅡD与TBP亚基结合TATA盒, 然后在TFⅡA,TFⅡB作用下形成TFⅡD-ⅡA-ⅡB-DNA复合体
延长
在RNApol催化下,按5'-3'方向,合成磷酸二酯键
没有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核膜相隔)
真核生物基因组复杂,RNApol处处遇到核小体,
有时遇到核小体前移,解聚现象
终止
与转录修饰有关
polyA尾的形成与RNApolⅡ催化的mRNA转录终止有关
转录终止修饰点序列为AAUAAA和其下游GT序列
加工修饰
mRNA
加帽-5'端
在5'端形成m7GTP的结构。加工过程首先是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5'-端的磷酸基水解,然后再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GpppN的结构,再对G进行甲基化。
发生在细胞核内
酶
鸟苷酸转移酶+甲基转移酶
作用
防止转运时被核苷酸水解,增强mRNA的稳定性--GppmG
在翻译时被核糖体小亚基识别,有利于mRNA最初翻译的准确性
加尾-3'端
先由核酸内切酶切去hnRNA的3'端的一些核苷酸→在3'端加上由200-250个腺苷酸组成的polyA尾巴(AATAAA)
细胞核内进行
尾部修饰与转录终止同时进行
不依赖DNA模板
作用
使mRNA3'端稳定,防止被水解
有利于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运
剪接
内含子切除 外显子拼接
剪接体(snRNP),由数种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颗粒组成
蛋白质
snRNA
编辑
对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转录后加工
tRNA
初级加工产物为45srRNA-----是三种rRNA的前体
通过自剪接,在核仁小RNA(snoRNA),核仁小核糖核蛋白(snoRNPs)
18s-rRNA
5.8s-rRNA
28s-rRNA
5'端
16个前导序列,被RNaseP切除
3'端
两个U被RNaseD切除
由核苷酸转移酶加上CCA末端
茎环结构
一些核苷酸碱基经过化学修饰为稀有碱基
嘌呤甲基化生成甲基嘌呤
尿嘧啶还原为二氢尿嘧啶(DHU)
尿嘧啶核苷转变为假尿嘧啶核苷
腺苷酸脱氨称为次黄嘌呤核苷酸
切除内含子
切除茎环中部的14个内含子
rRNA
初级转录产物为45SrRNA
通过加工修饰,在snoRNA,snoRNPs的参与下,逐步剪切为成熟的
18s-rRNA
5.8s-rRNA
28S-rRNA
核酶(ribozyme)
rRNA自我剪接时有催化作用
化学本质是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