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会计概论
管理学,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教材):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利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管理会计概论
定义
本书:管理会计是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活动
狭义阶段核心内容:20世纪20-70年代
1.以企业为主体展开管理活动
2.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服务
3.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广义阶段核心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
1.以企业为主体展开活动
2.既为管理者的目标服务,也为股东、债权人等非管理机构服务
3.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须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4.其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形成与发展
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阶段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利润
经济理论发展
官僚学派
代表人物:“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强调:正式的、机械的组织结构
科学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该理论旨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
行政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该学派重点关注:组织内较高一级的管理问题(专业化的管理原则)
古典组织理论
管理会计的形成
主要内容: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
特点:重视生产经营过程本身的效率
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阶段
时间:20世纪30-70年代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企业管理将重心转向提高经济效益
行为科学
该理论认为:员工不应该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社会学中,社会人是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 主要观点: 1.从根本上说,人是有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是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人们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上司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侧重点: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
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1.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决策
2.由于个人能力所限,管理者解决问题”以满意代替最优“
3.一个决策者同时面对几个目标时,会找出该期间最主要的目标,即”目标排列“思想
管理会计的发展
主要内容: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评价
特点:重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因素
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1.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经济理论
战略管理三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评价
企业须以外部环境变化为基础,注意市场变化动态,关注竞争对手
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内容
代表人物:1987年西蒙首次提出
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
SWOT分析:有效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劣势和环境威胁降到最低
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三部分构成
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以人为本
战略性绩效评价:强调绩效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战略管理地信息要求,以利于企业寻找战略优势
特点:重视企业与竞争环境的关系
基本理论
对象——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活动
目标
最终目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价值)
分目标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基本特征
价值分析要求管理会计完成两个基本任务:提供信息和参与决策;完成任务的前提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
计量
估值
作用基点——资源、作业、流程
管理会计循环——预算编制、过程控制、报告、考核
基本构架
职能
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
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
区别
财务会计
本质:通过确认和计量,反映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和事项
主体:企业
约束条件
受会计准则、制度及其他法规的制约
处理方式只在允许的范围内选用,灵活性较小
报告期间
报告作用:面向过去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时间:按规定的会计期间(如月、季、年)编制
职能:侧重核算和监督
管理会计
本质:通过计量和估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
主体:外部利益关系人和内部企业管理者
不受会计准则、制度的制约
处理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灵活性较大
报告作用:面向未来进行预测、决策
时间:根据管理需要,编制反映不同期间经济活动的各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