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年CPA 第2章审计计划
这是一篇关于2022年CPA 第2章审计计划的思维导图,包括:1.初步业务活动;⒉.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3.重要性。
编辑于2022-04-23 21:15:352审计计划
1. 初步业务活动
1.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 考察自己
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2||| 考察对方
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3||| 一致意见
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于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2. 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
考察对方
2||| 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考察自己
3|||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3. 审计的前提条件
1|||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确定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
需要考虑因素
1||| 被审单位的性质
商业还是工业
2||| 财务报表的目的
用于广大使用者还是个别使用者
3||| 财务报表的性质
是集团报表还是单体报表?
4||| 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按财务报表的目的分类
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
称为通用目的财务报表
满足特殊目的的特定使用者的
称为特殊目的财务报表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
在规范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编制的法律规则中,这些财务报告准则通常被界定为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 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1|||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2|||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3||| 确认的形式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其已履行的某些责任提供书面声明
4. 审计业务约定书
定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 管理层的责任
4||| 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 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
1||| 考虑特定需要
2||| 组成部分的审计
如果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同时也是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因素,决定是否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审计业务约定书
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
委托人不同就单签
是否被组成部分单独出具审计报告
单独出具单独签
与审计委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与母公司组成部分的所有权份额
母公司股份少,就单签
组成部分管理层相对于母公司的独立程度
越独立越单签
3||| 连续审计
出现八个因素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修改
4||| 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要求
提出变更人
被审计单位或委托人
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
注册会计师确定是否存在合理理由矛以变更
变更原因
1. 环境变化
2. 对原审计业务性质存在误解
是否属实
是
合理理由
否
不应认为变更是合理的
3.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管理层施压或其他情况引起
不合理理由
确定结果
不合理理由,不应同意
如同意
同意前还需评估更变的影响
对法律责任的影响
对业务约定的影响
如不同意变更
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
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确定是否义务报告该事项
认为具有合理理由
已执行的工作相关的会适用于变更后的业务
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原已执行的程序
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提行程序
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的要求
2.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前言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一审计总体策略
定义
用于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时应考虑的事项
审计范围
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审计方向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
1||| 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2||| 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3||| 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4||| 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证据(即是否需要做控制测试)
5||| 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在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事项
1||| 重要性方面
为计划目的确定重要性
为组成部分确定重要性且与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沟通
在审计过程中重新考虑重要性
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2|||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3||| 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及复核的影响。
4||| 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在必要时包括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和工作分工,包括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
5||| 项目预算,包括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6||| 如何向项目组成员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审计资源
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复核
考试坑
二具体审计计划
其内容包括为
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
计划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1211号
按照“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准则规定
为了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准则1231号
按照“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审计准则规定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
按书面语分
控制测试
旨在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识别一些显示控制运行的情况(特征或属性)
显示控制未恰当运行的偏差情况
实质性程序
旨在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包括
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
按通常分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层次
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
包括
实质性方案
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综合性方案
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层次
定义
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
包括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完整、详细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计划包括
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抽取的样本量
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针对特定项目
审计准则1141号
舞弊
审计准则1142号
法律法规的考虑
审计准则1123号
关联方
审计准则1324号
持续经营
总结
识别
风险评估程序
评估
风险评估程序
应对
进一步审计程序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四 指导、监督和复核
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和工作复核额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4个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审计领域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3. 重要性
一、 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①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②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③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总结
在实施审计前
必须对重大错报的规模和性质做出一个判断
包括确定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具体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确定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当错报金额高于整体重要性水平时,就很可能被合理预期将对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过程中
更新重要性
形成审计结论阶段
使用
整体重要性水平
为了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而确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
来评价
已识别的错报对
财务报表的影响
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2019年考
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前言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因素
1||| 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 审计的目标
3||| 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 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时间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
确定多大金额
运用职业判断
确定方法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基准*百分比
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因素2014年单
①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②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③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⑤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常用的基准
①企业的盈利水平稳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②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大幅度波动,盈利和亏损交替发生,或者由正常盈利变为微利或微亏,或本年度税前利润因情况变化而出现意外增减
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取绝对值),或其他基准,例如营业收入
③企业为新设企业,处于开办期,尚未开始经营,目前正在建造厂房及购买机器设备
总资产
④企业处于新兴行业,目前侧重于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业收入
⑤开放式基金,致力于优化投资组合提高基金净值、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投资价值
净资产
⑥国际企业集团设立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为集团下属各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并以成本加成的方式向相关企业收取费用
成本与营业费用总额
⑦公益性质的基金会
捐赠收入或捐赠支出总额
注意
规模无变,不超上年
百分比
考虑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
单位性质
②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使用者范围
③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
融资
④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具有特殊目的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对基准数据敏感
不考虑
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决策的因素3个
特定项目的计量和披露,行业关键性披露,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含义
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发生错报时,即使错报金额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如果能够合理预期该错报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应确定该认定的重要性水平。
考虑因素3个
①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及对具有较高估计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敏感性分析
法规或编制基础
②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
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行业
③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如关于分部或重大企业合并的披露
使用者
总结
不是必须要做的,如有必要才用,例错报汇总80万,其中收入30万,那就有必要计划设定收入的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定义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将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考虑因素
①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会得到更新);
②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③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通常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考虑因素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至75%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低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从严)
①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首次
2连续审计的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以前调整多
③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管理能力欠缺、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或业绩压力等)
风险高
4存在或者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内控缺陷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高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从宽)
①连续审计的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以前调整少
2项目总体风险低到中等(如处于低风险行业、管理层有足够的能力、市场或业绩压力较小)
风险低中等
③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内控有效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原因3个
发生重大变化,获取新信息,情况发生变化
(五)在审计中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作用主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但这不代表注会可以对所有金额低干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考虑因素
注册会计师对错报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也有可能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原因是:
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可能远远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会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典型的如应付账款);
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恶劣、潜在风险)
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三、 错报
(一)错报的定义
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之间的差异
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或列报作出的必要调整。
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
错报可能由下列事项导致5点
编制时数据出错;遗漏或不完整的披露;疏忽或明显误解;注册会计师认为;分类汇总不恰当
(二)错报的分类
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计)
1||| 准则1251号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
2||| 定义
注册会计师可能将低于某一金额的错报界定为明显微小的错报
3||| 特征
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计。
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
4||| 确定时间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时,确定一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5||| 可能考虑的因素
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包括已更正和未更正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反向越多越低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反向
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
管理层期望错报都调整,错报设置为0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
反向
6||| 确定比例
注册会计师可能将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确定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5%,也可能高些或低些,但通常不超过财务报整体重要性的10%
累计识别出的错报
错报的分类
1||| 事实错报
是无需置疑的错报。这害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
2||| 判断错报
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对地计政策的选择或运用)作出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判断而导致的差异。
这类错报产生于两种情况
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
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
3||| 推断错报
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数,涉及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通常是指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三)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
四、 总结
注册会计师在所有审计业务中均应当确定的有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不包括
可容忍错报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不是必须要确定的,如有必要才用,例错报汇总80万,其中收入30万,那就有必要计划设定收入的重要性水平。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在所有审计业务中都需要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
可接受的差异额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在运用审计抽样实施细节测试时
可容忍错报额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确定这项错报要不要累积时使用
错报<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不用调整
明显微小错报的金额的数量级<不重大错报的金额的数量级
累计识别出的错报>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建议管理层调整
管理层不调
汇总到未更正错报汇总表里
汇总数
80万
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比
<100万
其中认定数(如收入)
50
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比
>40万
只要有一项错报超标,就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