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333思维导图:包含教育制度,综述: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和道德训练、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狭隘、教育片面、忽视个人的发展。等等
编辑于2022-04-25 11:45:31外史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教育制度
古风时期
斯巴达教育L
地理政治背景
内陆平原-农业发达-奴隶主专制
教育特点
教育体制:国家完全控制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战士
教育内容:重军事体育道德,轻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方法:野蛮训练、体罚
女子教育:女子接受军事教育
教育体制
评价
综述: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和道德训练、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狭隘、教育片面、忽视个人的发展。
雅典教育L
地理政治背景
优良港口-商业为主-奴隶制民主制
教育特点
教育体制:国家不完全控制教育、私人教育盛行
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文化知识相结合、多样化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民主、温和,也会有体罚和训练
女子教育:女子不一定要接受教育
教育体制
评价
综述:雅典教育具有更好的制度化水平,不仅重视军事教育、还重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后来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异同点L
不同点
背景
教育特点
教育体制
相同点
1、都属于奴隶制国家、教育都是为国家奴隶制度服务,具有阶级性
2、教育内容上都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3、教育方法上都使用体罚
4、教育体制都实行国家管理
启示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不同,导致其教育的形式表现不同,这是两者形成差异的根源,两个城邦的教育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规律,因此一个国家在办教育时,是需要了解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状况,尊重国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才能办好教育。
古典时期
"智者派“教育j
扩展补充论述题: 古希腊智者与中国士阶层的异同。 1.不同点: (1)含义不同 士阶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阶层,由有知识的没落贵族、低等贵族和庶人群体构成,靠脑力劳动赚取生活资料的群体。学术下移和养士之风的盛行促进土阶层的发展。 智者派是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是以学派的方式传播文化知识。 (2)教育思想不同 士阶层百家争吗,内容丰富。但多强调儒家六经与六艺,轻视科技知识。 智者派更偏重七艺中的前三艺,局限在知识领域,但强调科技知识。 (3)影响不同 土阶层自产生起,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其文化素养和学识精神作为文化传统保存; 智者派只活跃了半个多世纪,随希腊民主制消亡而亡,影响力不及土阶底。 2.相同点: (1)产生背景方面:都是社会动荡,各国(诸候国或城邦)争霸时期产生。 (2)教育办学方面:都创办私学,收费收徒,扩大教育对象,传播思想,促进教育成为-个专门的职业。 (3)教育思想方面:都主张教育作用巨大,培养政治人才,都丰富教育内容,尤其重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学术思想方面:都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丰富和传播古代各种思想观念,包括教育思想。 (5)政治参与方面:都参与政治,成为统治阶级的智囊团。
定义
智者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思想特征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教育目的
训练公民成为政治家或统治者
教育贡献
1、云游讲学:扩大教育对象——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
2、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成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3、教育内容:扩大丰富: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政治+道德
4、教育职业化:智者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5、智者丰富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评价
智者们的教育思想已经包含了全部古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此时,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L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
德育论(中心)j
内容
1、智德统一观
(1)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2)道德是人间的实践哲学
2、知识即美德
(1)教人知识就是要教人道德
(2)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
(3)道德是可教的
3、道德可教
(1)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学会做人,让人拥有德行
(3)寻求道德的一般:即追求真理、总结共性
(4)身教重于言传
4、德育内容
四大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
评价
积极性
(1)这个见解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2)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论,德智统一论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局限性
“知识即道德”的观念并不完善,忽略了道德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智育论
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而非纯理论的思辨
第一次把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体育论
健康在于锻炼
教学论
“苏格拉底法”N\L

含义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是由讥讽(追问)、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方法,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讥讽:不断追问——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从具体事物中找到共性和本质 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评价
优点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反对灌输,主张启发,探讨和讨论,诱导思考; 初步总结了一种归纳式的讨论思维,从特殊走向一般(归纳、定义)
局限
适用人群受限,只适合有推理能力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受教育者必须有想讨论和思考的意愿和热情;不能机械套用于幼儿
教育活动
一生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共教育,以演讲、交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从事教育活动不收费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德育论和教学论两方面。+德育论优缺点+教学论的优缺点+综上所述:在希腊教育思想史上,苏格拉底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作用,希腊的教育思想-智者派 雏形—苏格拉底开始走向系统化—后世进一步理论抽象下走向体系化。
柏拉图L
《理想国》教育思想L
内容
教育目的
最高目的培养哲学家及政治家——哲学王
最终目的“灵魂转向”,发展人的善行和理性
理论基础
学习即回忆,“回忆说”
教育作用
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通过教育来实施
英才教育、实施考核
教育内容
七艺(柏拉图提出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体制
总论
公养公育,男女平等受教育,国家管理教育,强制性教育
阶段
学前教育(7岁前):早期教育
1、重视早期教育,教育由国家控制,实行公养公育
2、是第一个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3、主张音乐教育(即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
普通教育(7-18岁):和谐教育
1、尤其注重音乐和体育教育、七艺
2、第一个提出考试的人
高等教育(18岁以后):培养哲学王,终身教育思想
教学活动
学园N
简介:学园是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建立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成为后世学术机构的统称,存在了900多年,最后并入雅典大学。 特点:科目:科目众多,尤其重视哲学、天文、音乐、数学等,以讲解、讨论和思辨想结合的教学方法,其影响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的中心。
教育思想的影响
积极
1、是西方最早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的思想萌芽
2、是西方最早的早期教育和游戏教育思想
3、是西方最早、完善的和谐教育思想
4、是西方最早设想的完善公共教育制度和普及教育的思想萌芽
5、是西方最早的终身教育的思想萌芽
6、是七艺的完善者
消极
1、忽视个性、重视共性
2、拒绝变革、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L
教育思想L
理论基础
灵魂论:由植物的营养灵魂、动物的感觉灵魂、人的理性灵魂构成,其结论是人是动物,但人有理性——教育可以增进理性——教育通过德智体美发展理性
教育作用
1、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不是万能的
教育体制
1、国家管理教育:普遍的公立教育、教育立法
2、自然教育:他是首次提出教育效法自然的教育家
3、年龄分期论
0-7岁:家庭教育,以体育和游戏卫生,不主张学习知识内容
7-14岁:初等教育,进行智育(自由教育)
14-21岁:中等高等教育,进行哲学、科学与后四艺教育
德育论
1、伦理思想是德育的基础(中道=中庸)
2、强调实践道德的重要性
3、动机与效果统一、知行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
和谐教育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N: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指自由公民享有的广博丰富知识的教育
评价自由教育。 1.内涵理解: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指自由民应该接受各种各样广博丰富的基础知识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由七艺构成,通过自由教育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2.发展过程: (1)古希腊:自由人的知识教育 (2)中世纪:自由教育让人皈依基督教神性 (3)文艺复兴时期:叫做通才教育,指身心自由和谐发展(强调人自身的发展)的古典文科教育. (4)工业革命时期,①英国教育家纽曼(普通教育:基础性的普及型的通识教育) ; ②赫胥黎(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与公民教育用程雨新 (5)现代: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反对职业教育,指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基础。 (6)近现代中国:五四时期,自由教育登陆中国。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倡。9 3 302 5 3.意义|启示 (1)自由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2)自由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不求实用性和功利性,实现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3)自由教育打破单一的职业训练,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4)自由教育符合全面发展的理念。 (5)自由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途径。
教育活动
吕克昂N
1、简介: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古希腊的高等学府
2、特点:科目:多学科建设,重视哲学; 科研:重视科研,建立实验室、博物馆、图书馆等研究场所
3、古希腊时期的著名学府,后与学园并入雅典大学
教育思想的影响(评价)
积极
1、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立法
2、重视教育对人的作用,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
3、论证了和谐教育,提出自由教育
4、最早提出教育效法自然的思想,提出年龄分期论
5、最早提出实践德育论,认为中道是最高境界的道德宗旨
消极
1、只重视理性教育、轻视实用教育(反对劳动教育和职业化教育)
2、否认奴隶和妇女的受教育权
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