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股份支付注会会计
股份支付注会会计详细的笔记,根据东奥课程总结,包括它的种类、确认与计量、可行权条件、会计处理、集团股份支付等内容。
编辑于2022-05-02 22:28:26股份支付
概述
定义:为获取职工or其他方服务
授予的权益工具
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
特点:交易、为获取服务、对价与权益工具价值相关
环节
授予日
【股东大会通过方案、确定授予价格】
且【董事会确定激励对象及数量】
且【条款与员工沟通达成一致】
等待期
行权限制阶段
接受服务企业将成本费用分摊计入各期间
出售日
持有股票人按行权价出售给行权员工日
在行权日后,且期间存在禁售期
种类
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定义:为获取服务授予的权益工具
情形
本公司授予员工权益工具
达到业绩条件无条件、无对价定向发行股票计划
其他公司出售、赠予本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股份
种类
限制性股票
授予日员工出资购买、企业折价出售新发行的股票
行权日转化为真实股东
期权、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授予日员工无需出资购买,企业回购股份以备支付
行权日按授予价购买
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
定义:为获取服务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
种类
模拟股票
现金股票增值权
确认与计量
权益结算支付
授予后含等待期的
计量
按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数
分录
借:成本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授予后立即行权的
授予日即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
按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
获取的服务成本费用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分录
借:成本费用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
股份: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市场价格-可行权价格
限制性股票公允价值
期权公允价值
股票期权:期权定价模型
可行权价=授予价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
计量
授予日以内在价值计量权益工具
后续各资产负债表日、各结算日确认内在价值变动计入损益
内在价值=股份市价-授予协议价
情形
在等待期内行权、达到条件提前行权
加速可行权处理
立即确认剩余等待期内服务金额
结算时支付款作为回购权益工具处理
现金结算支付
授予后含等待期的
计量
在各资负表日、各结算日重新确认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通常包含多个结算日
变动计入损益
管理费用:服务期内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服务期外、结算期内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可行权数量的最佳估计数
分录
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授予后立即行权的
授予日即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
在各资负表日、各结算日重新确认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按授予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分录
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应承担的负债
负债金额=后续权益工具公允价值
负债公允价值
负债公允价值=相关权益工具市场价格-可行权价格
模拟股票公允价值
现金股票增值权公允价值
可行权价=授予价
可行权条件
定义:使提供服务的职工or其他方具有获取协议中权益工具or现金权力的条件
股份支付条件种类
可行权条件
服务期限条件
业绩条件
市场条件
外部市场变化、股票市价
授予日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时已经考虑
非市场条件
内部财务指标、等待期缩短
非可行权条件:内部基金等
处理
原则
后续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因素有
服务期限条件
非市场条件
不含市场条件
只要满足非市场条件,就应该确认成本费用
不考虑市场条件是否满足
计算成本费用
权益支付
累计成本费用=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
各期成本费用=期末累计成本费用-期初累计成本费用
现金支付
累计成本费用=预计可行权负债数量*授予日负债公允价值
各期成本费用=期末累计成本费用-期初累计成本费用+本期行权金额
因为行权结算时是支付给员工现金
所以相当于增加了本期的费用
条件修改(权益工具)
对象:以员工视角判断有利or不利
种类
有利修改
公允价值增加or行权价格降低
权益工具数量增加
修改金额,确认取得服务的增加
增加部分的金额在剩余服务器内摊销
计算:期末累计成本费用=原来本期的累计数+新增部分累计数
例如:三年、每年总共10万,第二年增加2万
第一年累计:10*1/3
第二年累计:10*2/3+2*1/2
第三年累计:10*3/3+2*2/2
可行权条件
修改条件,重新考虑条件
例如:缩短等待期(非市场条件)
例如,第二年初改为2年等待期
第一年累计:10*1/3
第二年累计:10*2/2
不利修改
情形
企业取消部分or全部已授予的权益工具
定义:企业主动取消、不等同于职工未达可行权条件而取消的情形
按取消or结算处理:两者处理相同
其他情形:视同未发生、修改无效
种类
公允价值减低or行权价格升高
可行权条件
不考虑权益减少
权益工具数量减少:减少部分视为取消权益工具处理
取消或结算的处理
视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
视为权益回购处理,回购支付金额>回购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损益??
如果是授予新权益工具替代被取消部分,按相同方式处理
会计处理
授予日
作会计处理
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
结算方收到限制性股票价款
不做会计处理
此外均不作会计处理
授予日至可行权日(等待期)
权益结算的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授予日公允价值)
现金结算的
借:管理费用
按各资负日公允价值
期间存在已行权的:期末累计金额-期初累计金额+本期已行权金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行权日之后结算结束前
权益结算的
不作后续处理
现金结算的
原则:可行权日后不再确认成本费用
估计可行权人数=总人数-(已行权人数+预计行权人数)-等待期内离职总人数
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各结算日、各资负日公允价值)
授予期权
一般方法:回购股份
回购
借:库存股(所有者权益备抵科目)
"借记股本"属于注销
贷:银行存款
确认成本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职工行权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行权价款)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确认金额)
贷:库存股(实际行权的股数)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授予限制性股票
一般方法:非公开方式增发股份,并规定解锁期与限制期
解锁期:达到解锁条件
限制期:不得上市、不得转让、不公开
授予日会计处理
增发新股
借:银行存款(折价出售的收款总额)
贷:股本(授予对象总股数*股票面值)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就回购义务确认负债
分录
借:库存股
应该按照新发股票数量*约定的回购价格计算
≠发行股票收款(存在发行佣金、手续费等)
贷: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因回购义务而产生的负债
因存在回购义务属于金融负债
产生义务的原因:未来限制性股票未被解锁or作废的情况发生时企业需回购
等待期内会计处理
确认成本费用
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调整等待期估计、可解锁数量估计
分配现金股利
概念
现金股利可撤销
现金股利不可撤销
两者共同点
需对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估计,且与等待期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估计一致
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的股票持有者视为股东分配现金股利,计入利润分配
两者不同点
不满足可解锁条件下,被回购的股票持有者有权享受等待期内应收or已收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
分配现金股利不可抵减其他应付款
不满足可解锁条件下,被回购的股票持有者无权享受等待期内应收or已收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
分配现金股利可以抵减其他应付款
科目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
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分录
现金股利可撤销,预计未来可解锁
信息:可抵减回购义务、视为股东
宣告时
分配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抵减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股
抵减金额为多少?????
发放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现金股利可撤销,预计未来不可解锁
信息:可抵减回购义务、不视为股东
宣告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应付股利
发放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现金股利不可撤销,预计未来可解锁
信息:不可抵减回购义务、视为股东
宣告时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发放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现金股利不可撤销,预计未来不可解锁
信息:不可抵减回购义务、不视为股东
宣告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股利
发放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预计未来不可解锁的情况
后续如果表明不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估计不同
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直至调整为实际不可解锁数
解锁日会计处理
未达到解锁条件而需回购的股票
回购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注销
借:股本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贷:库存股
达到解锁条件而无需回购的股票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股(解锁部分账面价值)
集团股份支付
定义:集团内发生的股份权益交易
处理方法
结算支付企业
按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
按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除此以外
接受服务企业
按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不具有结算义务
或具有结算义务but授予的是自身权益工具
按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具有结算义务but授予的不是自身权益工具
会计分录
结算企业以其自身权益工具结算,接受服务企业也无结算义务
结算支付企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接受服务企业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结算企业以非自身权益工具结算,接受服务企业也无结算义务
结算支付企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接受服务企业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结算企业接受服务企业均为母公司,授予自身权益工具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结算企业接受服务企业均为母公司,授予非自身权益工具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特殊问题
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损益"应包含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分享的子公司股权激励费用
因:少数股东损益反映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净利润中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部分
即:母公司授予子公司的股权激励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故:在计算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损益"时,直接按净利润计算即可
受激励对象在集团内调动的会计处理:谁收益,谁确认费用
非控股股东授予职工公司股份的处理:视同集团内股份支付,授予方不限定控股or非控股股东
其他知识点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
原则:视为相互独立的多个股份支付
各期累计费用的计算为独立股份支付累计费用之和
例如
第一期累计:1200+1200*1/2+1200*1/3
第二期累计:1200+1200*2/2+1200*2/3
第三期累计:1200+1200*2/2+1200*3/3
股权支付约定员工服务至企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服务期限条件:服务至首次公开募股
业绩条件(非市场条件):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等待期=授予日至首次完成公开募股日
等待期可能会变动
各资负表日应重新估计确认比例
例如:2/2(本期本应该计算的比例)
改为:2/3(本期期末发现等待期增加1年)
离职人数
区分"预计未来还要离职"和"预计服务期内离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