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反馈管理学习笔记
反馈管理学习笔记,反馈基本流程,正负反馈,对症下药10类人群,反馈的期限,达到期限后还不改进,可以考虑调岗,降薪,组织优化等方式。
编辑于2022-05-04 16:23:39反馈管理
反馈基本流程
【反馈】
清楚告知下属工作现状(=告知信息)
无论多么不留情面,都要清楚地告知下属其行为表现的信息与结果
不留情面地提出将来的行动方针(=指导改正)
指导下属视自己的表现、审视自己的工作与行为,帮助下属制订今后的行动计划。 通过反馈陪伴下属在他律背景下成长
【事前准备】反馈前收集信息
【实践】
实施反馈
①建立信任通过闲聊等方法让对方信赖自己。
展现出尊敬对方的态度;选择单独的房间谈话,避免被其他人听到;反馈之前先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
②阐述事实—一不偏不倚地表述信息
不要拐弯抹角,直接说出目的;不要夹杂主观情感,不偏不倚地说出事实;不要补充多余的话。
③说明问题所在—在对话中明确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
上司说的话,下属有99%都没全面理解;倾听下属的所思所想,消除思维上的偏差;要让下属认识到问题所在,需要让对方知道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对话的最后需要达成决定,建立共识。
④帮助下属自省找到本质原因,制订今后的工作计划
让下属再一次回顾存在问题的行为;重新组织语言能够加深对问题产生原因的理解;让下属自己决定计划。
⑤表示期待提高自我效能
告诉下属“我期待你的表现”“我也会帮你的”,说一些帮助下属保持自我效能的话;讨论应对措施以防再犯。
事后跟进(及时跟进)
三要素
场景(在何种情况下);行为(下属的什么行为);影响(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坏处,有什么好处)
①业务支援
教授知识、提出建议。
②内省支援
帮助对方复盘;提出客观的意见,引导对方。
③精神支援
鼓励、表扬对方;情感关照 人脉坐标——三种来自他人的帮助
正负反馈
负反馈
推卸责任:不要把责任推卸给上司和人事部门
推卸责任的意图很容易被看穿
一定要下定决心,决不能逃避
不要用平常的语气,严肃点说话
抽象模糊:注意抽象性反馈/你这个人***
具体地、有逻辑性地描述
绝对不要说“总是”,而要精确到具体时间
采用这种抽象的说话方式基本可以说明上司对下属的了解不够
事先调查好“在何种情况下(Situation)”“什么行为(Behavior)”“产生了什么 影响(Impact)”,也就是SBI信息
倾诉啰嗦:话说得太多可能引起反效果
指出的问题太多会让人觉得厌烦:不要过于追究以前的问题。
说得太多效果就会减弱:每次反馈只针对一个问题
说话时没有明确的记忆作凭据会丧失下属的信任
从第三方收集信息也很关键
乱打圆场:不要在严厉的反馈后多此一举表扬对方
忘记严厉的指责,只记得表扬的部分
为了打圆场而反馈的内容确实不那么真心实意。
正反馈
改变的决心: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决心:为了改变对方愿意奉陪到底
要让下属知道自己是专门抽出时间来解决
让下属知道自己专门抽空反馈有什么意义
双边交互:不要单方面下定论
擅自定性下属的问题行为,一定会遭到抵触
询问下属“实际情况如何”“关于这一点你是怎么想的给下属留有辩解的机会,就能找出真正的原因,理解下属的问题所在。”
使用“我觉得你好像……”可以减少独断专行的感觉
重复回溯:听完对方的发言,重复内容之后再反驳
先倾听对方的发言,寻找逻辑漏洞
不要一上来就说“但是”
不要立刻反驳,先重复对方的话再反击。
引发思考:让下属思考改正方案
让下属考虑多个改正方案并选择一个
沉着应对复读式发言
绝对不要强制规定改正方案。
·询问下属“怎样才能不……”让下属自己思考。
就算下属想的方案不像话,也要奉陪到底
用SMART衡量目标是否具体。
换个环境:陷入胶着状态时,还可以换个环境
改天再谈,下属也会冷静下来
换个地点也可能改变心情
子主题
表扬具体:积极反馈时也要客观
没有具体细节的表扬一点也不会让下属觉得高兴
积极反馈的要点和消极反馈相同,就是要忠实、客观和具体
在积极反馈中,收集SBI信息也非常重要
对症下药(10类人群)
1:容易激动生气的下属
不要轻易表扬对方,不要轻易让步
听完对方全部发言
重复对方的主张,指出矛盾
对方沉默时也沉默以对
也可以改天再谈
2:居高临下的逆反馈型下属
提出虚拟条件疑问句:“假如你是上司,你会如何改变这个团队?”
下属的意见有道理时要予以承认,接着回到原本的话题
让下属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行为
详细说出站在上司角度看到的问题
记录下属的日常活动,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出问题
3:自说自话的总结型下属
询问对方自说自话总结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听完对方的解释,明确否定不是自己的本意
无论对方怎么逃避,都要坚持多次反馈
要注意“沟通”“信息共享”等词语
直接指出“我指出的问题里,你就只听你想听的部分
做好产生争论的心理准备
4:总是回答没问题的粉饰太平型下属
不要询问下属“没问题吧?”
用特殊疑问句提问;
让下属具体说明对方认为没问题的情况和理由;
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找出矛盾。
5:有机会就转移话题的逃避现实型下属
牢记自己想反馈的内容;
牢记对方转移话题的手法;
坚持回到原本的话题,重复强调同一件事;
根据当时情况,可以在白板或白纸上画出论证的过程,既能更有逻辑地询问对方,也能在话题转移时提醒自己;
不要被用感情牌转移话题的人打动,不要说类似“我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之类多余的话。
6:拼命解释逃避责任的借口型下属
让下属尽管说借口,从中找出逻辑漏洞
通过提问让下属具体回顾自己的行为
引导下属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得出解决方案
一定要让对方自己说出解决方案,不要强加给对方
重复对方的借口,不要使用“但是”“然而”等有转折含义的关联词
指责下属发言时的旁观态度
7:什么话都当耳边风的充耳不闻型下属。
根据SB|信息(场景、行为、影响),指出现在做法中错误的地方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对方,说一些伤害下属自尊心的话
请可能说服下属的人帮忙反馈
8:不发表意见的闷葫芦型下属
客观陈述下属给周围人的印象,询问对方对此的感想
就算花费一两个小时,也要从容不迫地进行谈话
人很难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要循序渐进,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做起
9、停留在过去的怀旧式下属
先提醒对方自己的立场
告知下属现状,提出取得成果的必备技能
列举尽可能多的证据佐证
明确提出对方必须要改变自己
10:指畏惧风险不肯挑战的消极下属
向下属描述未来前景:“一直做现在的工作无法维持现状,你的职业前景将会……″。
引导下属思考停滞不前的结果。
询问下属的职业愿景,将来想在事业上有何成就,确认职业愿景和新工作之间是否有偏差
要是下属无力承担当下的工作,需要帮助下属想办法分担工作、减轻工作负担
1 on 1
1 on1 的意义
仅有15分钟的“1 on 1”可以完全改变反馈
高频的小型面谈收集SBI信息
“1 on 1”能防范团队问题
发生严重问题前先消灭苗头
弥补认知差异。
引导下属发言
了解内容
下属自己的工作报告。
团队现状。
下属的中长期职业规划。
了解团队成员间的摩擦和下属的精神状况
刚开始可以询问下属是否有话可说
不要在下属说话时插嘴
问候(早晚安)
通过一句问候能够收集到很多信息
和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简单打一句招呼
轻声问一下工作进展、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行
三角测量挖掘信息真相
听到不好的传闻也要和其他人确认一下
全盘接受传闻可能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
一定要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判断传言的真假
众人各执一词时,可以静观其变
反馈也需要想象训练
可以在脑海中排练一下如何有逻辑地指出下属的 问题、如何应对下属的反驳
用一张纸总结出来,形成体系后再反馈
预先想好下属的反驳就不会慌乱
不要掉入职权骚扰的陷阱
模拟反馈客观审视自己
研究自己的反馈是提升自我的捷径
将自己的反馈录下来
如果没有习惯不留情面的反馈,就不明白接受反馈一方的心 理。
让自己有机会接受反馈。
通过“同化(assimilation)”接受来自下属的严厉反馈
反馈人数在5~7人之间
不留情面的反馈会对管理者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
“‘1 on 1’和反馈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状况。 睡眠不足会导致话语中产生破绽,也使人疲惫不堪。
需要培养自己的梯队,分担一部分“1 on 1”面谈,减少自己反馈的次 数
做好被下属讨厌的心理准备
管理者的职责就是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自然也会招致厌恶,如果因为这种想法就逃避反馈,说明还不够资格成为一名管理者
只有你能够严厉地指点对方
不擅长反馈的人,可以将管理者作为一个角色来演绎
管理者是“孤独”的
向其他管理者吐露心声
管理者之间能够共享反馈信息,就可以一 起考虑改进方法。
分享积极的信息能够间接表扬下属
反馈的期限
对方是成年人,他们选择了不改变
时间成本
可以在反馈时给对方规定一个改进 的期限,时间是半年或者一年
最多反馈3~5次
在这个期限内,要相信对方会进步,积极给予反馈。
达到期限后还不改进,可以考虑调岗/降薪/PIP/组织优化等方式
研究自己的反馈是提升自我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