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觉系统思维导图梳理
感觉系统思维导图梳理,包含了一般感觉,一般感觉的传导通路,脊髓内感觉传导束,节段性感觉支配,感觉障碍分类等。
JavaSE-JavaEEDB思维导图,包括:Spring、Hibernate框架、struts2框架、js+jquery+ajax、JSP、Servlet(后期补充)、HTTP协议。
Java SE知识思维导图,包括:Java基础语法、Java OOP编程、Java高级特性、JDK8、Eclispe等内容。
Java知识思维导图,包括:1、Java环境及配置;2、语法、数据类型及表达式;3、结构化程序设计;4、数组与字符串;5、类和对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感觉系统思维导图梳理
一般感觉
浅感觉
来自皮肤和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
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
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一般感觉的传导通路
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
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II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神经元)
终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
脊髓丘脑侧束
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腰、骶
脊髓丘脑前束
薄束、楔束
排列:薄束在内,楔束在外,由内向外依次为:骶、腰、胸、颈
脊髓小脑束
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个脊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之为皮节。
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经后根重叠支配,因此单一神经后根损伤时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两个以上后根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障碍
因而脊髓损伤的上界应比查体的感觉障碍平面高出1~2个节段。
感觉障碍的分类
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
给予轻微刺激则产生强烈疼痛的感觉
感觉倒错
对某种刺激的感觉错误,比如冷热倒错。
感觉过度
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对外部刺激阈值增高且反应时间延长
感觉异常
无外部刺激而发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行感、烧灼感等;多为主观感觉,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
疼痛
感觉纤维受刺激的表现,时躯体的防御信号。
局部疼痛
放射性疼痛
疼痛可由局部放射至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
多见于神经干或后根病变,如坐骨神经痛
扩散性疼痛
某神经分支的疼痛可扩散至另一分支分布区
牵涉痛
当内脏疾患时可出现相应的体表区疼痛。这是由于内脏和皮肤的传入纤维都汇聚到脊髓后角的神经元。
烧灼样神经痛
表现为烧灼样神经痛,迫使患者用冷水浸湿患肢。
常见于含自主神经纤维较多的周围神经不全损伤,如正中神经损伤等。
抑制性症状
感觉减退
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对强的刺激产生弱的感觉,是由于感觉神经纤维遭受不完全性损害所致
感觉缺失
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对刺激无任何感觉
感觉类型分类
痛觉缺失
温度觉缺失
触觉缺失
深感觉缺失
程度分类
完全性感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定位
末梢型感觉障碍
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单一周围神经型(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如桡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神经病
后根型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为节段性的感觉障碍。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根痛),在咳嗽和喷嚏时加重
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
脊髓型感觉障碍
传导束型
横贯性脊髓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有过敏带,若病变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伤的体征。
常见于脊髓炎和脊髓肿瘤等。
后索型
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见于糖尿病、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侧索型
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
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
前联合及后角型
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前联合病变时,受损部位呈双侧对称性节段感觉解离,表现为问、痛觉消失而触觉存在
后角损害表现为损伤侧节段性感觉解离,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
马尾圆锥型
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
见于肿瘤、炎症等
脑干型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和脑桥下部一侧病变,损伤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来自对侧的脊髓丘脑束,出现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即交叉性感觉障碍,如wallenberg综合征;
若病变位于脑桥上部和中脑一侧,三叉丘系已与脊髓丘系并行,则出现对侧面部及半身感觉障碍
见于炎症、脑血管病、肿瘤等
丘脑型感觉障碍
丘脑损害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痛,即“丘脑痛”。
多见于脑血管病
内囊型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称三偏综合征
见于脑血管疾病
皮质型感觉障碍
顶叶皮质损害,可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
如部分区域损害,可出现对侧单肢的感觉障碍
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分布与解剖支配规律不符合,易受暗示影响,其范围和程度易变化。患者常有引起癔症的精神因素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