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郭锡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概括了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等修辞方式的定义和分类等内容。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硕考研。包含发展历史:巩固和发展阶段、恢复阶段、蓬勃发展阶段;现状和趋势: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教材开发有了新的突破等。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概括了语法、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的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 引用
1. 目的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2. 类别
引言
引用不见诸于书本的寓言、谚语、歌谣等。
加强文章说服力
引事
引用历史故事
引文
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分类
明引
暗引
不说明出处,甚至把引文和本文结合在一起
略改
二、 譬喻
作用
使道理浅显易懂,文字生动形象
类别
明喻
借用“譬如”“譬犹”“犹、若、如”等加以表明。
暗喻
不用比喻词,直接表述。
博喻
用很多个比喻来说明一件事物,其中有明喻、也有暗喻。
三、 代称(借代)
定义
一个事物本来有他约定俗成的名称,但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作者往往不用他固有的名称
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代称与譬喻的区别
譬喻
甲事物好像是另乙事物,但不等于它就是乙事物
代称
直接替代,不是像不像的问题
用该事务的性状、特征来指代该事物
用泛称代特称
用特称代泛称
四、 并提
两个相关的事物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达
运用不好出现以辞害文的现象
合叙法
五、 互文
又称“互见文意”,简称“互见”,指上下文义互相补充、呼应
一个句子中的某些字词
大多情况下,上下两句之间互见
有时为了避免行文重复,选择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六、 夸饰
七、 倒置
不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倒装”
不值得被提倡的一种修辞方式
韵文中,平仄押韵会用到
八、 委婉
不言其事,故意把话说的含蓄、委婉
避忌讳
避粗俗
避冒犯
交际辞令
九、 省略
省略主语
省略宾语或兼语
省略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