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血液思维导图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组成和理化性质,血细胞生理,白细胞,血小板,血型,血液凝固,轻微蛋白溶解与抗凝。
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人体就是由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有不同的细胞,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执行不同的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
组成和理化性质
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
生理功能
运输,缓冲,参与机体免疫,参与血液凝集及纤溶,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正常人的血浆PH:7.35-7.45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血浆渗透压
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无关
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量较多,决定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细胞生理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生成原料:蛋白质,铁
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
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严重的肾脏疾患者易出现贫血
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的高度
红细胞沉降率越高,悬浮稳定性越差
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小,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大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吞噬,急性感染时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和肥大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应用
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衰老红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黏附
聚集
通常出现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发生迅速,也能迅速聚集,为可逆性聚集;第二时相发生缓慢,一旦发生不可解聚,为不可逆聚集
释放
收缩
吸附
功能
参与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管收缩
相继发生并互相重叠
促进凝血
对血管壁的修复支持作用
血型
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实质为糖蛋白和糖脂
ABO血型
A型血
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体,只抗B抗体
亚型
A1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A+A1
抗体:抗B
A2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A
抗体:抗B+抗A1
B型血
只含B抗原者,只抗A抗体
AB型血
同时含有A抗原和B抗原,既不含抗A抗体也不含抗B抗体
A1B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A+A1+B
无抗体
A2B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A+B
抗体:抗A1
O型血
既无A抗原,又无B抗原,抗A抗体和抗B抗体都有
Rh血型
无天然抗体
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重融血
输血
原则:必须鉴定血型,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交叉配血
主侧:供血者的红细胞和与受学者的血清
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
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主侧凝集,不管次侧是否凝集:绝对不能输血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缓慢输血
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
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
体液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
肝素
蛋白质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
纤溶抑制物
纤溶的基本过程
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溶酶原主要在肝脏,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和肾脏中合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的降解
凝血因子
已知十四种,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
因子XIII
参与的全部来源于血浆
参与的凝血酶多
慢
外源性
因子III
由受损组织释放
特点
除因子IV(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血液中因子II,VII,IX,X,XI,XII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
VII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与血液中,但必须III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
因子II,VII,IX,X合成,需要维生素K
F III,FV,FVIII和高分子激肽原在凝血过程中起辅佐因子的作用
FVIII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