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思维导图:包含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青少年的身心与社会状态、特点、面临的问题及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根本目标、类型、特点与原则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10:40:06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6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查、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工程延期、物资供应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5章 重要知识点,具体有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和工作程序、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目标体系、设计进度控制措施,一起来学习。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4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 实际进度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欢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6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查、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工程延期、物资供应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5章 重要知识点,具体有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和工作程序、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目标体系、设计进度控制措施,一起来学习。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4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 实际进度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欢迎学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青少年的身心与社会状态、特点、面临的问题及需要
艾德沃特青少年的身心与社会状态
生理层面
早期:春情萌动 晚期:成熟,达到生育能力
情绪层面
早期:开始想从父母处独立 晚期:达到自我修正的个人认定状态,情绪自主
认知与就业层面
早期:开始逻辑思考、具有解决问题即作决定的技能 晚期:能够逻辑思考并自主作决定
人际发展层面
早期:交往对象由父母转至同辈 晚期:对同辈及成年人的亲密度增加
社会层面
早期:开始进入个人、家庭和工作角色中 晚期:拥有成人的权利和责任
教育层面
早期:进入中学 晚期:中学或大学毕业
法律年龄层面
早期:达到青少年法定年龄 晚期:达到成人法定年龄
宗教层面
早期:准备确认、受洗礼或接受成人礼 晚期:在宗教社区中获得成人地位
文化层面
早期:开始接受仪式或庆典的训练或做相应准备 晚期:完成仪式与庆典
青少年的特点、问题与需要
特点
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本质特征:发展性
生理角度:处于青春发育期 (体格方面急剧变化、性成熟、神经系统发展逐步完善)
认知和心理角度:认知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情感日益丰富,情绪容易激动;反叛情绪明显;个性趋于稳定,但可塑性大(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相统一)
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
面对青少年问题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用理解、包容的态度看待青少年,尽可能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避免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
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发展的需要) 2.发展适当人际关系(关系的需要) 3.追求独立自主(自主的需要) 4.寻求经济独立(自主的需要) 5.为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的需要)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发展的需要)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发展的需要) 8.为未来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发展的需要)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发展的需要)
1.微观:个人层面,针对青少年个人开展的个案辅导 2.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针对青少年家庭和有相同 经历的青少年群体 3.宏观:组织和社区层面,建立青少年组织、开展社区工作、政策法规宣传、法律法规 的修订与倡导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根本目标、类型、特点与原则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根本目标和类型
层面
根本目标
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
类型
1.发展性:提供资源,协助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正常发展(锦上添花) 2.矫正性:改善已经发生问题的青少年的个人、家庭和社区环境(亡羊补牢) 3.预防性: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开展的预防性工作(未雨绸缪)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与原则
特点
1.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专业方法上更强调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应用 3.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承认与接纳青少年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照顾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2.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青少年,强调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福利的影响 3.整体性原则:重视与其家庭、学校、社区、朋辈及服务机构的相互作用,全面系统地识别青少年的需要,提供整合性的社会工作服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服务
思想引导 目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服务内容: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
习惯养成 目的: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服务内容: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 1.自我管理服务的目标: (1)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能力 (2)协助青少年作自我约定并全力执行 (3)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负责地面对生活 (4)帮助青少年审视自己的行为表现 (5)学会评估自己的行为 2.开展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现实治疗法(“3R”理论) “3R”理论: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实---把握现在才有成功的可能 正确---让服务对象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职业指导 目的: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技能培训 服务内容:职业规划、面试技巧培训、就业信息咨询
婚恋服务 目的:树立正确的婚恋意识,提升婚恋交往能力 服务内容:青春期指导、交往技巧训练、树立正确婚恋观
社交指导 目的:培养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合作意识、沟通技能、交往能力
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服务
1.困难帮扶:政府救济、社会资助,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提供个案维权服务,咨询服务,跟进案件 3.法律服务:提供法律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提升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和维权的能力 4.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服务
一般预防 1.开展理想、道德、法治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预防犯罪教育,协助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提升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自我保护、自我管控的能力) 2.提升父母的监护责任,协助父母提升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教育、劝导、劝诫、监护能力; 3.协助青少年的学校以及工作的其他部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服务活动。
不良行为干预 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
严重不良行为矫正 1.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包括训诫、矫治服务、观护帮教服务 2.协助学校开展不良行为矫治服务(评估、干预、成效评估、转介) 3.受其他相关部门委托开展严重不良行为教育矫治服务。
重新犯罪的预防 即以涉罪未成年人、服刑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其他需要司法保护的未成年人为对象,整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恢复、改善、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功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 包括刑事案件处理中的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民事案件处理中的未成年社会工作服务及其他需要司法保护的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民事案件处理中的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涉及年龄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的家事案件(离婚纠纷、同居关系纠纷、抚养纠纷、收养关系纠纷、监护权纠纷、探望权纠纷、亲子关系纠纷、继承纠纷等)一、二审案件中,社工对涉案未成年人、当事人或其家庭组员开展家事调查、庭前调解、心理疏导、回访观护、亲职教育、权益代表人、探望监督人等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概述
1.危机介入:对可能伤害青少年和其他人生命安全的问题实施紧急干预 2.家庭治疗:改善和重建青少年与家庭组员之间的的关系,实现家庭组员间的良性互动 3.外展服务:主动帮助很少参与主流的青少年活动并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对处于风险状态的青少年进行保护、辅导和安置 4.历奇辅导:有目的地把青少年带离安适区,进入低冒险区,通过体验性活动经历新奇,促进青少年自我探索、自我觉察与自我成长,帮助青少年提高自信、提升自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朋辈辅导:帮助青少年改善朋辈关系、建立朋辈支持 6.向导服务:由受过训练的成年志愿者或同龄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督导下,向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长期陪伴,引导青少年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养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
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方法
自我探索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核心任务是完成“辨识角色”,发展重点是“自我、角色与地位”)
目标 1.清楚认识自己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协助发掘内在潜能 3.通过互动与分享强化自我表达 4.提升自我察觉和察觉他人的能力 5.强调彼此之间的回馈和反应 6.协助自我接纳、自我完成、自我实现
自身层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表达自己、挖掘自己、完成自己 关系层面:觉察别人的需要、强调彼此回馈的重要性
理论基础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现实我(真正的我)、理想我(希望中的我)、客观我(别人眼中的我)
生涯规划
理论基础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
在职业生涯开始前要:1.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 2.再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和职业环境 3.两者可以做怎样的发挥和配合(两者进行匹配) 然后再作出选择和规划,订立目标作出行动
1.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兴趣、人格、需求与价值观 2.对外在职业环境的认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职业的分类与内容、职业所需要的特质、各种职业的报酬率
重点内容
1.自我认识(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 2.认识工作世界(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 3.确认自我工作价值观 4.评估环境因素(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方法
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类别
1.纵向(自上而下):子女年幼时,父母抚养、管教、培养子女 2.横向:子女长大成人,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处,子女与父母关系逐渐生疏 3.反纵向:父母年迈时,子女照顾年老的父母
问题产生的原因
1.父母对子女过分的期待,子女接受不了 2.沟通方式简单粗暴 3.疏于管教
改善方法
亲子平行小组:同样主题,父母一组、子女一组,跨组沟通,同时开展。
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调和以及家庭关系的良性发展
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针对父母)
目标
1.协助父母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2.了解孩子成长特征、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危机 3.强化沟通技巧、沟通渠道 4.改善管教态度 5.了解家庭气氛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6.如何发现与辅导孩子的异常行为
理论基础 (父母效能训练)
1.积极倾听:训练父母的倾听能力,以便成为子女的心理辅导员(接纳子女、尊重子女的自主性、从子女的角度看问题、让子女自己承担责任、为子女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使用“我-讯息”:训练父母学习以“我” 开头来传达讯息与子女沟通,让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为什么对子女的行为不高兴,传达父母的想法,使子女知道自己行为是否正确,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减少冲突 3.积极沟通:接纳子女、让子女表达自己的想法、专心听讲、适当沉默、寻找共识、有耐心
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方法
服务目标
1.帮助成员察觉沟通时的“自我状态” 2.学习有效表达信息 3.学习专注地倾听 4.学习作有益回馈 5.强化人际交往时的沟通技巧 6.学习处理人际冲突。
理论基础 (艾瑞克·伯恩(Berne)的沟通分析论)
人格结构分析
1.父母式:命令的、批评的、指责的、权威的(你应该、你必须、不可以) 2.成人式:理性的、客观的、现实的、情绪稳定 3.儿童式:任性的、冲动的、本能的、自发的、情绪化、抱怨、委屈
沟通分析论
1.互补式:良性沟通 2.交叉式:沟通存在交叉,沟通不通畅,会中断 3.暧昧式:信息发出者表达方式不真诚、表达不清晰,会有歧义,一语双关
脚本分析
“生命脚本”会衍生出“生活地位”: 1.自卑的:我不好,你好 2.优越的:我好,你不好 3.敌意的:我不好,你不好 4.最好的:我好,你好
游戏分析
1.压迫者:想处与领导地位,想指挥别人,超越别人的人 2.拯救者:别人被欺负时,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3.牺牲者:常觉得自己可怜无助,受到欺负的人
服务内容
第一印象你我他:分享第一次见面时对他人的印象,并验证是否正确
开放的心灵:分享各自的生活地位是处于哪种模式(“我不好,你好” “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好”),并描述形成的原因
P.A.C自我状态觉察训练:地上画三个圈(P:父母式、A:成人式、C:儿童式) 理论基础是艾瑞克·伯恩的沟通分析论
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观护的方法
社会参与
1.“社会连接理论”认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反社会准则的越轨与犯罪行为。当此种联系弱化时,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即进行犯罪行为,要注重引导青少年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激发其正面成长的动力 2.赫胥的社会连接理论中的参与特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传统活动 3.较深入地参与传统活动,就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越轨的活动
社会观护
服务形式 1.设立合适成年人的制度、社会调查制度 2.依托社会观护服务站和社会观护基地,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群体开展司法保护和司法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
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针对青少年开展个案;针对其家庭开展活动;开展小组活动;通过社区建立青少年就业支持网络
社会资源的综合性:青少年个人、家庭、社区资源的使用需要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需要考虑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协调人与环境中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