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思维导图:包含“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等等
语文教学目标思维导图:包含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所做的设想和规定,语文教学目标及内涵,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撰写等等
逻辑学概念思维导图:包含概念及其逻辑特征,反应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的思维,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三国演义》
成书、作者和版本
成书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 中编次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
李商隐《骄儿诗》:“或謔张飞胡,或笑邓艾 吃”,说明三国故事晚唐已家喻户晓。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罗贯中
著作
《录鬼簿续编》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版本
1.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清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内容及思想
基本内容
纵向看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 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 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 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 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全书,有相当的认识 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 象,展示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仁君” 典范
曹操—“奸雄” 代表,“奸绝”
2.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忠”的楷模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
诸葛亮—“智”的符号
(二)“拥刘反曹”倾向
“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名等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名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统治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三)道德悲剧意识
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贱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服招杀戮的悲剧
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艺术成就
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古城会”“借东风”“华容道”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张辽投降曹操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
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 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其主线
三、出色的战争描写
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3.注童在战争中写人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四、类型化的艺术典型
类型化人物形象的特点
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 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 其以撑得起整个个形象
稳定性:指人物主委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 稳定不变,类似雕塑,处于古典的持移状态
和谐性:指形象内部诸因素非常和谐.,没有现象与本质、理智与感情的矛盾
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
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予概括性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反复皴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
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
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五、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着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的差距
六、《三国演义》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明清历史演义极盛
列国系统:明·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清·蔡元《东周列国志》
隋唐系统:明·罗贯中《隋唐两朝志》齐东野史《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 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 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 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 成的。
“四大奇书”之一 “历史演义”代表作 “章回小说”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