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四章 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四章 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学前教育理论,内容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十三章 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十二章 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学前教育的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十四章 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早期:华生
后期: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坚持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提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倡导客观的实验方法
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观点
华生的学前教育观点
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
建议加强幼儿护理
主张取消体罚
倡导“系统脱敏”法
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斯金纳的学前教育观点
利用积极强化塑造儿童的行为
重视及时强化
惩罚及儿童行为的矫正
育婴箱及其功能
第二节 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建构主义心理学派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六范式论
激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
控制论系统观
三阵营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
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体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以及社会学建构主义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个体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发生认识论
遗传和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发展
个体出于适应环境的需要, 通过作用于环境实现认知发展
智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机能和结构, 智力发展是个体认知结构形成和持续建构的过程
认知建构理论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觉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及以后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主动建构起来的
知识是在个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中循环建构的
教育应当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与潜能水平之间的区间或距离
三、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引导学前儿童积极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
学前教育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基础上进行
重视游戏等实际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倡导学前儿童学习中的“意义建构”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潜意识论
泛性论
本能论
性本能
自我本能
人格论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人格发展阶段说
口腔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官期3~5岁
青春潜伏期5岁~青春期开始
生殖期即青春期
精神分析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及观点
荣格
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型
安娜.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自我学派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的阶段性理论
克兰茵
客体关系心理学理论
科胡特
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观点
早期经验对健康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宣泄减少儿童的紧张
利用升华对儿童加以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教育机构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人性本善论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观点
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应尊重并促进儿童的“自我同一”性
尽量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促进其潜能的发展
尊重的需要
既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又不可溺爱
教育者应掌握明确、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念
使孩子得到“高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