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经络)
中医里面经络是运行全身血气,联系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部位疾病得反应点,也是针灸按 摩拔罐的主要作用点,俗称穴位,掌握经络走形和腧穴定位及作用,能够让我们精确的进行中医治疗
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学习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其不良反应,物理主要用于难治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可以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每次发作都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双相临床分型特点、表现和治疗方法
抑郁障碍是以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章主要介绍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特点,及其分型和治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学(经络)
经络学说
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血气,联系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主要内容
经络
经脉
十四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
命名
行于上肢体,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为手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为足经
主要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属阴经,主要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属于阳经
阴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脏出发、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从腑出发
任脉:行于腹腔正中,诸阴经之会,称为阴经之海;督脉:行于背部正中,诸阳经之会,称为阳经之海,背为阳,腹为阴
经络的作用
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调节腑脏器官
行血气,营养腑脏器官
感应和传导作用
调节平衡功能
说明病理变化
如心火可行经下移至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
指导诊断
根据经络走形诊断疾病如前额痛多与阳明经有关、两胁痛多与胆道有关
治疗预防疾病
针灸、按摩推拿、穴位结扎
腧穴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部位疾病得反应点,也是针灸按摩拔罐的主要作用点,俗称穴位
分类
十四经脉:归属十二经脉、任、督的腧穴称为十四经脉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是后世新发现的keng定有疗效的但是还没有归属十四经脉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
作用
近治作用
全身穴位均有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为腧穴的近治作用
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
远治作用
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部位置器官的病症称为腧穴的远治作用
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涌泉穴 下病上去: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
特殊作用
双向作用:天枢穴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特殊作用:至阴穴可以矫正胎位
腧穴定位
体表标志取穴:两眉之间为印堂穴 两乳之间为膻中穴
骨性分寸定位法
前后发际线为12寸
耳后两乳突为9寸
当发生差异时以骨度分寸为基础
手指同身取穴法
大拇指为1寸 中指中间一节为一寸
四指中间连线为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