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解表药、祛风湿药、祛湿药、清热药、消导药、催吐药等。
编辑于2022-05-15 09:17:59中药
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辛温解表药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风疹、麻疹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辛温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辛凉解表药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麻疹、风疹、疮疡肿毒初起
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脾、胃、三焦经
功效:疏散风热;和解表里(少阳证!);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菊花
甘、辛、苦,微寒。归肺、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除湿;散寒解表;养肝明目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祛风湿药
祛风除湿;治疗风寒湿痹
独活
辛、苦,微寒。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独活风寒湿皆去,伏风头痛下肢痹。(羌活主上焦)
秦艽
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祛风除湿;清热除蒸;清利湿热(治湿热黄疸)
治疗黄疸:秦艽、茵陈、栀子、瓜蒂、大黄
桑寄生
养血安胎
祛湿药
祛除湿邪;治疗水湿内停
化湿燥湿药
化湿燥湿、健脾和胃。治疗湿阻中焦。
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呕恶泻。
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和中止呕;醒脾化湿。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砂仁
理气安胎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通利小便。治疗水湿内停。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安心宁神。
清热利湿药
清热利湿。治疗湿热症。
黄疸、热淋、血淋
茵陈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利胆退黄(治湿热黄疸);除湿止痒。
茵陈清利善退黄,湿热湿疹及湿疮。
金钱草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排石退黄;解毒消肿
排石三金: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
清热药
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
热入气分所致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烦躁,神昏谵语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
石膏辛寒归肺胃,泻火除烦又敛疮。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生津润燥。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凉血解毒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治疗各种热毒、火毒证
痈疽疔疮、温毒发斑、丹毒喉痹、热毒血痢。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凉血清。
连翘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连翘解毒散痈结,疏风散热疮家圣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治疗营分、血分实热
身热夜甚、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血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丹皮凉血散瘀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清热燥湿药
治疗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
湿温、暑湿、湿疹、湿疮
黄岑
苦、寒。归肺、脾、胃、胆、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安胎。
黄岑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
安胎药:桑寄生、砂仁、黄岑、白术、杜仲
黄连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解
中焦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
下焦
清热解暑药
治疗暑热或暑湿证
用于感受暑邪所致的发热烦渴、头痛头晕、吐泻腹痛
青蒿
苦、辛,寒。归肝、胆经
清热解暑;退热除蒸;清胆截疟
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
治疗疟疾:青蒿、仙鹤草、常山
清热明目药
治疗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子主题
决明子
清虚热药
治疗虚热病症
阴虚内热
地骨皮
消导药
消除肠胃积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
饮食不消、宿食停滞所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山楂善消肉食积,胸痛腹泻兼化瘀
鸡内金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健脾消食,固精止遗,化石通淋。
鸡内金运运食固化石
催吐药
去除胃内宿食或毒物
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瓜蒂
苦,寒。归胃经
催吐痰食,利湿黄疸。
泻下药
促进排便。治疗胃肠积滞、水水湿停聚等里积症
便秘、水肿
攻下药
清热泻火、泻下通便
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及火热上炎之里实热证。
大黄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
芒硝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软坚泻下,清热解毒
润下药
润燥滑肠,多为植物种仁,富含油脂
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所致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
逐水药
适用于水肿、膨胀、胸胁停饮
甘遂
外用药
在体表使用
用于疥癣、湿疹、痈疽、疔毒、麻疹、毒蛇咬伤
青黛
蟾酥
驱虫药
杀灭或麻痹虫体,治疗人体寄生虫病,多有毒性
槟榔
南瓜子
开窍药
通关开窍、醒脑复神,治疗闭证神昏
麝香
牛黄
安神药
镇惊、养心,治疗神志不安
重镇安神药—心神失扰;养心安神药—心神失养,所致惊悸怔忡、失眠多梦
酸枣仁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酸枣仁,养心肝,神志安,津敛汗。
平肝息风药
平肝阳、息肝风、止抽搐,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
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 肝风内动所致痉挛抽搐
天麻
甘、平。归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钩藤
甘,凉。归肝、心包经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不宜久煎
固涩药
敛耗散、固滑脱,治疗多汗、遗泄滑脱、崩漏带下
收敛止汗药
用于卫阳不固、津液外泄的自汗及阴虚内热、迫津外泄的盗汗
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味敛肺补肾心,虚喘久泻遗滑精
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忌用。
涩精止带缩尿药
治疗遗精滑泄、尿频
用于肾虚失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脱、尿频及带下清稀
山茱萸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收敛固涩;补益肝肾
涩精、敛汗、固经止血;补益肝肾
补益药
补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
补气药
治疗气虚证
气虚所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多汗及中气下陷、气虚欲拖、血行无力、气不化津、血失统摄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益气固脱;大补元气;补益心气;益气摄血;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安神增智
反藜芦,畏五灵脂
黄芪
甘,微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健脾利水;益气摄血;托毒排脓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不宜用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清热解毒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补血药
补益血液,治疗血虚证
心肝虚血所致面色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耳鸣、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色淡
熟地黄
甘,温。归肝、肾经
补血调经;滋阴填髓
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用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补阴药
滋阴生津润燥,治疗阴虚证
适用于阴液亏虚所致咽干口燥、便秘尿黄 阴虚内热所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反藜芦;恶防己
麦冬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麦冬养阴润肺胃,清心除烦能生津
风寒咳嗽忌用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益精补肾;养肝明目
补阳药
补助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
阳气不足所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宫冷不孕、尿频遗尿、神疲自汗及阳气欲脱
鹿茸
甘、咸,温。归肝、肾经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固冲止带;托毒起陷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 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杜仲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助阳;强筋健骨;补肾安胎
冬虫夏草
甘、温。归肺、肾经
补肾壮阳;益肺止咳
有表邪者不宜用
理血药
补血、活血、凉血、止血;治疗血分证
活血药
通畅血行、消除瘀血,治疗血瘀证
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为“血中气药”
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反藜芦;孕妇慎用
桃仁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专入血分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不宜多用
止血药
制止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
仙鹤草
治疗疟疾
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止血良药、伤科要药
三七化瘀善止血,内外出血痛肿伤
理气药
疏通气机、行气解郁。治疗气机郁滞或气逆症
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
陈皮
苦、辛,微寒。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治痰要药
枳实
苦、酸、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引经下气
温里药
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
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
附子
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
温里助阳;回阳救逆;祛寒止痛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天花粉、白及
干姜
辛,热。归肾、脾、胃、心、肺经
温里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干姜回阳温肺脾,中寒肺饮亡阳宜。
肉桂
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肉桂温阳治沉寒,通经止痛火归原。
畏赤石脂
祛痰止咳药
祛痰药:去除痰涎,治疗咳痰不畅 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喘息
清热化痰药
治疗痰热证
适用于痰热臃肺所致咳嗽气喘、咳吐黄痰
贝母
川贝母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久咳最宜
川贝化痰又润肺,燥痰热痰瘰疬废
浙贝母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止咳;散结
浙贝化痰散郁结,痰热瘿瘤瘰疬解。
反乌头
温化寒痰药
温肺化痰或燥湿化痰。治疗寒痰、湿痰。
适用于寒饮、痰饮犯肺所致咳嗽痰多、痰白清稀
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温化寒痰;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止呕要药
止咳平喘药
治疗咳嗽气喘
适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咳喘、气逆、胸膈痞闷
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治疗咳喘要药
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