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1
政治--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3.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辩证唯物论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一性
唯物主义
实物——古典朴素唯物主义
粒子——机械唯物主义
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观察自然界是唯物,观察人类社会是唯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一切客观变化——辩证唯物主义
人类历史——物质——唯物史观
唯心主义
本我、人精神——主观唯心
独立于人之外的精神——客观唯心
同一性
有同一性——可知论
唯物、唯心
无同一性——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的相关问题
物质范畴
恩格斯: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错)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
物质和运动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存在方式”——所有的物质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根本属性”=“固有属性”
运动和静止
1.简介: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时空
1.简介: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2.物质运动和时间的关系:不可分割(同上)。时间和空间即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3. 时空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绝对性——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相对性——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3.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语言作为促进作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更重要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实践具有能动性。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1. 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的人类意识形式。2.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3.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1)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题
一切的唯物论者和彻底的唯心论者都是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