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关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公关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包含基本任务,警察公关传播的方式,警民沟通影响要素,沟通方式等内容。
编辑于2022-05-24 09:54:24警察公共关系
五、基本要素
1.主体
公安机关内部公关机构
警察组织的办公厅、办公室
信访部门
纪检监察部门和督察部门
警察组织的各种宣传部门
公关从业人员
职业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心理结构
气质结构
2.客体(公关对象)
内部公众
分类
警察个体: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警察机关
特点
相对稳定性
严密组织性
利益直接性
人际亲密性
竞争性
影响
组织形象的体现者
组织形象的传播者
组织形象的反馈者
外部公众
常见:政府公众、社区公众、企事业公众、社团公众、媒体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
特点
分布广泛性
构成的复杂性
利益的矛盾性和差异性
关系的不可控制性
影响
改善执法环境
加强警民沟通
改善警民关系
塑造良好警察形象
3.传播与沟通
基本任务
提供和分享组织的信息
改变公众对某一问题的态度
指望引起公共关系的预期行为
警察公关传播的方式
人体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警民沟通影响要素
警察自身
沟通对象
信息内容
沟通渠道
沟通方式
在交谈中进行沟通
在行动中沟通
运用媒体沟通
沟通技巧
语言与非语言的运用
六、工作与策划
工作程序
1.调查研究
内容
警察机关形象调查
自我期望形象调查
实际形象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
政府机构、法律部门的方针、政策
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传播偏好和效果
公众信息:公众构成、公众需求、公众态度意见领袖
公关效果调查
知名度
美誉度
调查方法
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抽样调查法
文献法
2.拟定计划
类型
长期战略计划
年度工作计划
专题活动计划
步骤
确定公关目标
明确公关原则
确定目标工作
制定计划方案
3.计划实施
原则
目标导向
控制进展
整体协调
反馈调整
选择时机
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领导者的支持
内、外关系的协调
周密的方案
通畅的沟通渠道
4.评估反馈
特点
系统性
定量性
多角度性
复杂性
评估方法
公众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
民意测验法
公众意见征询法
自我评判法
策划
内涵
特点
目标性、思想性、创造性、程序性、灵活性、时机性
基本原则
公众导向
创新求异
切实可行
注重效益
基本要素与程序
要素
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对象、策划方案
程序
收集公关信息
确立公关策划目标
确定公关对象
部署公关战略
技能
创造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方式
创新性思维方式
发散式思维方式
专题活动
内涵
类型
活动性质
公益性专题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工作类专题活动:反腐倡廉、法制教育等
专业性专题活动: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等
综合性专题活动(多种性质于一体)
活动内容
新闻传播型:新闻发布会、警情通报等
展示型:警营开放日、对外开放参观最美警察评选等
典礼型:庆功会、表彰大会、慰问演出等
会议型:座谈会、联谊会d
实施方式与特点
服务公益型:提供具体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宣传型:以信息的告知、扩散为主要目标的活动策划
交际型:为改善/增加警民关系,赢得公众尤其是重要公众和关键公众对警务工作的支持而进行的策划
征询型:采集公众意见、建议、创意等为主的公关活动
危机挽救型
常用活动形式
新闻发布会、警民座谈会、公益赞助活动、对外开放参观活动、庆典活动、警民共建活动
七、内外部沟通
警察与政治公众的公共关系
政治公众
纵向
中国共产党
政府
警察组织与党委、地方政府公关关系建设
明确党委领导的具体内容
警察组织与党及各级党委关系的处理
明确政府领导的具体内容
警察组织与各级政府的关系处理
理顺多重领导关系
人大、政协
横向
法院、检察院
其他政府部门
其他警察机关/组织
关系
制约关系
对等关系
交流关系
警察与社会公众的公共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途径
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
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活动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执法为民理念
树立正确执法理念,做到执法公正
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理、情统一”“规范执法”的理念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培育全警公关理念,树立亲民爱民形象
创建和谐警营,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警察与媒体的公共关系
善识
媒体的涵义(狭义)
发展过程
报纸
广播
电视
传统媒体
互联网
移动媒体
新媒体
二者关系
政治:被监督与监督
法律:权利义务相互交织
工作:相互需求相互依赖
利益:取向差异相互博弈
善用、善待
警察应对传统媒体策略
就工作内容与媒体进行积极沟通、协作与配合
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应对新媒体策略
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有效的快速传播平台(善用)
宏观策略:主动宣传
微观策略:积极回应
规范执法为基础
建立健全警察与新媒体的沟通互动机制
提高警察应对媒体的能力素养
建立健全应对新媒体的监测预警机制
四、基本职能
1.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首要职能
信息内容
内源信息
外源信息
监测环境内容
监测政府决策趋势
监测社会环境变化趋势
监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动态
易引发高危涉警舆情的话题
社会热点类涉警舆情
涉“富”“官”类
应对不当类
谣言或人为炒作类
能力不强类
信息处置流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
2.提供咨询、参与决策
内容
社会民意
组织形象
层次
直接参与决策
方案抉择
咨询服务
3.沟通协调、加强合作
内容
内部关系
上下级之间
部门之间
外部关系
外部公众
沟通协调的方法
感情疏通法
反馈调节法
信息共享法
自律法
共同协商法
4.传播宣传、塑造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自身建设
加强警民联系,完善公众形象
做好公众宣传,塑造媒体形象
5.引导舆论、化解危机
舆论
含义
构成要素=
舆论的主体:公众
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信念、意见、态度和情绪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性(存在时间)
功能表现——影响客体
质量——理智与非理智成分
本质
民意的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
形成
群众自发
有目的的引导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纠正认识失当现象
净化舆论环境
方法
树立新闻意识,开展传媒素养教育
运用传播手段,实现舆论突围
建设多层次宣传队伍,形成全方位舆论引导格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首要原则
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警察公关主体和客体的主观能动性
基本要求
平等适用法律
法定性、权威性、独立性
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理念、转变方式
尊重公民权利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制约
听取群众意见
树立群众意识
畅通沟通渠道
2.公开透明
公开:社会管理和服务/透明:向公众展示,接受社会监督
基本要求
坚持警务公开
加强舆论引导
提高警察媒介素养
有效利用传播媒介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强化内外沟通
对内:与内部成员定期交流
对外:与外部公众保持常态化沟通
促进警民交流
注重培养警察的意识
注重提升警察的能力
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
3.合作共赢
基本要求
树立诚信意识
弄清事实
据实报告
讲究沟通技巧
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反馈性
营造合作氛围
开放的心态
主动的姿态
健全的制度
奖励及时兑现
描述到位
力度到位
兑现到位
4.立足长远
立足于现实,从长远考虑
基本要求
制定长期规划
确保科学性、效用性
社会效益至上
以社会效益为准则
以追求共同利益为目标
维护警察形象
准确理解内涵
明确维护意义
掌握维护方法
警民共建和谐
认识现实意义
厘清警民关系
5.全警公关
基本要求
注重整体意识
厘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认识整体意识的重要引领作用
上下齐心协力
发挥最高领导层的关键作用
调动全体成员相互配合
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沟通机制
加强组织成员沟通能力培养
培育高效沟通的组织文化
畅通组织内外沟通渠道
妥善处理危机
建立内外上下协调通报机制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组织机构
警察组织办公厅、办公室
纪检监察部门
督察部门
110指挥中心
信访部门
宣传部门
公关专门机构
对民警的要求
职业道德素养
知识结构
警务技能
时时、处处、事事
二、历史演进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警察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
政治化阶段
专业化阶段
社区警务化
专门机构化
中国
清末:诞生了专门警察人员与机构
1902年 武昌警察局
1927年 中央特科
1938年 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
新中国成立后
初步发展 1949~1965
严重破坏 1966~1976
恢复重建 1977~1984
转型拓展 1985~2012
飞速发展 2013~至今
一、概述
概念
警察公共关系学
学科性质
研究意义
媒体采访
类型
约访
会访
截访
电访
警察组织与人大、政协的关系
被监督与监督
注意
避开/利用重大节日
避开/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
不要同时进行两项活动
警察公关机构的模式
部门隶属型
部门并列型
领导直接负责型
警察公共关系委员会
明确党委领导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