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包含(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三)学生是发展的人等等
编辑于2022-05-25 22:04:36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从教师方面看
被组织者
被教育者
被领导者
学生自身特点看
可塑性
依赖性
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主观能动性的人
自觉性(主动性)
独立性(自主性)
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三)学生是发展的人
与成人不同
发展的巨大潜能
发展需要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基本四原则
无歧视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四大基本权利
生存权利
发展权利
保护权利
参与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最基本权利
生存权
受教育权
受尊重权
安全权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学生的权利
1、受教育权
最基本的权利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g:开除、停课、劝退学生
学习权
考试
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
地位
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分类
身心健康权
①生命健康
校车事故、食品安全、打骂:后果严重
②人身安全
场所:危楼、安全隐患
③心理健康
淫秽、暴力、凶杀
人身自由权
eg:
搜身、关禁闭、非法逮捕、放学做不完作业不让回家
人格尊严权
eg:
起外号、区别对待(成绩不好,坐后面)
诽谤、谩骂、体罚、变相体罚
隐私权
eg:
公布学生成绩、搜宿舍、私看信件、日记
名誉权
eg:
起绰号(优先选)、玷污败坏某人名声(品德、声望、才能、信用)
荣誉权
eg:
荣誉称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3、财产权
eg:
没收未还、推销、变相推销、收班费
4、姓名权
eg:
被代替签名
(二)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3、遵守管理制度
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
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
(二)发展历程
1、非职业化阶段
不是独立职业
人类社会初期
教育劳动结合
西周 官师合一
西方古埃及 以吏为师
2、职业化阶段
独立职业
中国:春秋 孔子 私学
西方:古希腊 智者学派(西方最早)
3、专门化阶段
培养老师
中国: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
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南洋公学”外院---师范院的附属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
补充:正蒙书院 张焕伦 我国最早的私立小学
西方:法国
4、专业化阶段
专业标准(教资)
世界上最早教资制度的国家---美国
二、教师职业的地位
(一)政治地位
(二)经济地位
经济待遇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体现
(三)法律地位
(四)专业地位
专业地位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最大特点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类型
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示范者角色(榜样角色)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父母和朋友的角色
研究者的角色
四、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
最基本形象
文化形象
教师形象的核心
人格形象
教师形象的整体表现
五、教师劳动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版本一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版本二
教师工作性质
任务
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根据学生遇到的意外情况,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三)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
时间的连续
广延性
空间的广延
(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间接性
不直接服务于社会
(五)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
教师自身就是榜样
示范性
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身正为范,身高为师
(六)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个体性
一节课一个老师上
群体性
一个学生的培养,多个老师努力的结果
六、教师的威信
实质
良好师生关系
分类
权利威信
信服威信
内容
1、人格威信
2、学识威信
3、情感威信
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党和国家、社会尊重(最重要)、社会地位、学生及家长
2、主观因素
地位
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类型
教师素质
教师人格
师生关系
教师评价
建立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作风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七、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三)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基础)
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教学监控能力(关键)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心理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人格
八、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教育教学权
6、进修培训权
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得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二)义务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述
概述
二、构成
社会关系
教育关系
心理关系
伦理关系
三、基本类型
勒温
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李皮特和怀特
强制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型
四、内容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因素
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
环境方面
(二)途径与方法
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理念
教育能力
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