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学】烧伤
本思维导图为第九版《外科学》第十三章烧伤部分的内容,结合课堂PPT所做,内含简便记忆方法,内容详细、逻辑清晰,适合期末复习所用
编辑于2022-05-31 14:04:33外科学烧伤
热力烧伤
定义
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为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烫伤;电、化学物质所致的烧伤)
伤情判断
烧伤面积的估算
指皮肤烧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
三、三、三,五、六、七 十三,十三,二十一 双臀占五会阴一 小腿十三双足七 女性足减臀加一 【女均6】



婴儿
手掌法
以患者本人手指并拢后单侧手掌掌侧面积计为1%TBSA,若测算者手掌面面积与患者的近似亦可计为1%TBSA。
主要用于: 小面积烧伤 大面积烧伤的散在面或 需减去的正常部位体表面积 的计算。

烧伤深度的判定
组胚复习

1.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即表皮真皮结合处--水疱发生部位; 2.毛囊、汗腺深入真皮深层--往往是创面自身修复的基础; 3.真皮乳头层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痛觉判断; 4.真皮下有丰富的血管网--血管显露、栓塞情况。
三度四分法
I度
烧伤深度 表皮层浅层,生发层健在 临床表现 红斑状、干燥、烧灼感,痛觉微过敏,无水泡 愈合过程 3~7d愈合 无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但能很快恢复正常。
浅II度
烧伤深度 表皮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明显, 水泡大(水泡皮剥脱,创面红润,潮湿), 痛觉过敏,剧痛 愈合过程 1~2周愈合,无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深II度
烧伤深度 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残留部分网状层 临床表现 痛觉迟钝 拔毛时痛有或无水泡形成,水泡小,泡基苍白/红白相间 愈合过程 3~4周如自行愈合,瘢痕形成
III度
又称焦痂型
烧伤深度 皮肤全层可深达肌肉、重要血管、神经、骨骼及内脏脏器者。 临床表现 痛觉消失 拔毛不痛 无水泡 创面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 焦痂 触之如皮革,树枝状栓塞血管 愈合过程 植皮修复,多形成瘢痕且造成畸形
拔毛实验:即将烧伤部位的毛发拔除1-2根,一般用于鉴别深II度和III度烧伤

烧伤严重程度分度
轻度
Ⅱ度< 10%
中度
Ⅱ度 11~30%TBSA或Ⅲ度 <10%
重度
烧伤总面积在31~50% ,或Ⅲ度烧伤面积在 11~20%,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全身情况较重或者已有休克; ②较重的复合伤; ③中度、重度吸入性损伤。
特重
总面积>50% 或Ⅲ 度烧伤面积 >20%
吸入性损伤
定义
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因其致伤因素除了热力引起外,燃烧时烟雾中还含有大量的化学物会如CO中毒、氰化物等,吸入至下呼吸道,引起局部腐蚀或全身中毒。
诊断依据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依据: (1)于密闭环境中发生的烧伤; (2)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腔、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黏膜发白,声音嘶哑。 (3) 面、颈、口鼻周常有深度烧伤; (4)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碳屑; (5)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 (6)呼吸困难和(或)哮鸣; (哮鸣和声音嘶哑是早期最有意义的诊断) (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苍白、坏死、剥脱等,是诊断吸入性损伤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

病例生理和临床分期
分为四期又称“四关”(Divided in four stages (Barrier)) 休克期—体液渗出期 休克关 :伤后48-72小时内 感染期—急性感染期 感染关:伤后3-10天为感染高峰 修复期—创面修复期 修复关:损伤后修复过程即 启动,因烧伤深度不同,修复时间和方式有差异。 康复期—功能康复期 康复关: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 因疤痕增生,排汗障碍,皮肤溃疡等需要较长时间适应过程。 各期没有明确界限,人为划分,交替存在
体液渗出期
1.伤后6~12小时渗出最剧,持续24 ~36小时,48小时后平稳; 2.烧伤面积较大(II度、Ⅲ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儿童在5%以上者),尤其是抢救不及时或不当者→易发生休克 3.体液渗出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4.严重烧伤早期可迅即发生心肌损害; 5.强调迅速恢复血容量是防治休克的关键

急性感染期
1.严重烧伤易发生全身感染的原因: ①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为细菌入侵打开了门户; ②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体内与感染相关的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 均受不同程度损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丢失或消耗; ③机体抵抗力降低:a.烧伤后3-10天,正值水肿回收期,回收过程中 带入的“毒素”(细菌、内毒素及其他); b.内脏及各系统功能尚未调整恢复, c.局部肉芽屏障未臻形成; d.大量营养物质丢失; ④易感性增加:早期缺血缺氧损害是机体易发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2.烧伤感染来源:创面、肠道、呼吸道,或静脉导管 3.防止感染此期是关键
创面修复期
1.无感染的浅Ⅱ度和部分深Ⅱ度烧伤可自行修复: a.可依赖真皮层内残存的皮肤附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通过上皮小岛扩展融合修复; b.小面积Ⅲ度和发生严重感染的深Ⅱº烧伤创面靠创缘的上皮扩展覆盖,; 2.较大面积(>3×3cm)Ⅲº和发生严重感染深Ⅱº烧伤创面靠植皮愈合; 3.此期是发生全身感染的又一高峰期(伤后2-3周): a.Ⅲ度和发生严重感染的深Ⅱº烧伤溶痂时,大量坏死组织液化,适于细菌繁殖,感染机会增加; b.脱痂后大片创面裸露,成为开放门户,不仅有利于细菌入侵,而且体液和营养物质大量丧失,使机体抵抗力和创面修复能力显著下降。 4.此期的关键是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功能和抵抗能力,积极消灭创面和 防止感染;
康复期
1.深Ⅱ度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常有瘙痒或疼痛、反复出现水泡,甚至破溃,并发感染,形成“残余创面”, 残余创面感染(烧伤后1个月):创面长期不愈并感染,全身消耗严重,抵抗力↓,细菌入血。 2.大部分汗腺被毁,机体散热调节体温能力下降,需要2~3年恢复。 3.*全身功能修复 各系统、器官功能恢复 ; 局部功能修复 局部关节等功能锻练,必要时整形外科手术
治疗原则

现场急救、转运与初期处理
现场急救、转送
1.迅速去除致伤原因
急救措施;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而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
2.对危急病人生命的情况先实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3.妥善保护创面
棉性织物,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损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其他救治措施
严重口渴、烦躁不安者常提示休克严重,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或者口服含盐饮料,防止大量饮水发生水中毒;留置尿管;镇静药(地西泮、哌替啶)
冷疗主要适用中小面积,I度、浅II度,特别是四肢烧烫伤的早期处理;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疼痛剧痛可酌情使用止痛剂或镇静剂。
6.转送
入院后初期处理
1.轻度烧伤
创面处理;浅II度水疱应保留,水泡大者,用消毒空针抽取;深度烧伤水泡应该清楚;包扎疗法可用内油外吸纱布,加适量抗生素,范围超过创周5cm;面颈会阴步→暴露疗法;止痛;破伤风
2.中、重度烧伤
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及其他合并伤,严重吸入性损伤应及早行气管切开。 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照补液公式输液防治休克 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pH,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 如影响血液循环或呼吸,应行焦痂切开减张术。 整制定第一个24小时的输液计划 广泛大面积深度烧伤一般采用暴露疗法。
烧伤休克
临床表现


治疗 此部分注意结合PPT
容量补充
成人Ⅱ度烧伤总面积为15%TBSA以下,小儿Ⅱ度烧伤总面积为5%TBSA(非头面部烧伤)以下,可给予正常饮食和根据需要饮水 成批收容或不具备静脉补液条件时,成人烧伤总面积40%TBSA以下者,可采用口服补液或以口服为主并辅以静脉补液.
口服注意事项见ppt

静脉途径及补液公式





动力扶持(心功能)
使心肌及其他组织细胞免受缺血缺氧损害,防止盲目过量补液引起容量超载、减轻缺血缺氧损害、减少脏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