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片剂
《药剂学》第五章 半固体制剂之片剂知识总结,固体制剂经口服吸收的关键是固体制剂的崩解和药物粒子的溶解。
编辑于2022-06-01 14:39:11片剂
固体制剂经口服吸收的关键是固体制剂的崩解和药物粒子的溶解(溶出)
药物主要在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被吸收
除圆形片以外的其他形状的片剂统称为异形片
概述
定义
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片状固体制剂
特点
优点
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化学稳定性好
携带、运输方便
生产成本低
可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
缺点
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制备有难度,需周密处方设计
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不宜长期保存
分类
口服片剂
普通压制片(素片或片芯)
定义
未包衣的普通片剂
要求15min崩解
包衣片
分为
糖衣片
薄膜衣片
肠溶衣片
可定位
泡腾片
定义
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作用机制:有机酸+硫酸氢盐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要求5min崩解
生产湿度应<30%,不可选择疏水性辅料
咀嚼片
定义
是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分散片
定义
遇水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1±1℃的水中3min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
多层片
定义
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和辅料
缓释片或控释片
定义
指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释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口腔速崩片
口腔用片剂
舌下片
定义
专用于舌下或颊腔的片剂,药物通过口腔粘膜的快速吸收而发挥速效作用
口含片
定义
含在口腔内缓缓溶解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片剂,可在局部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
口腔贴片
外用片剂
溶液片
定义
指临用前加水溶解成药物溶液后而使用的片剂
阴道片
植入片
定义
埋植到人体皮下缓缓溶解、吸收的片剂,一般长度不大于8mm的圆柱体,灭菌后单片避菌包装
质量要求
硬度适中
色泽均匀、外观光洁(属性状)
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
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
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的要求
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片剂常用辅料
填充剂(稀释剂)
片剂直径一般不小于6mm,片重多在50mg以上
起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包括
淀粉
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其性质稳定,吸湿而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在潮湿或加热情况下逐渐水解失去膨胀作用。可压性差。其中直链淀粉易溶于水
蔗糖(糖粉)
定义
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
粘合力强,在含片或咀嚼片中常用
糊精
定义
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
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用于提高硬度,一般不单独使用
乳糖
可直接压片
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
可直接压片
属于改性淀粉,是多功能辅料,可做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若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效应
微晶纤维素(MMC)
具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的硬度,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崩解较好
无机盐类
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常见)、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等
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糖醇类
甘露醇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兼具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无沙砾感
适用于制备咀嚼片
润湿剂
定义
指本身没有黏性,而通过润湿物料诱发物料黏性的液体
包括
蒸馏水
乙醇
可用于遇水易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粘性太大的药物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润湿剂
醇的浓度一般为30~70%
黏合剂
定义
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粘性或粘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粘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起来,这是加入的粘合物质称为黏合剂。
包括
淀粉浆
最常用,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利用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制备淀粉浆
制法
煮浆法
冲浆法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用作粘合剂的浓度一般为1%~2%,粘合性强,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但应注意片剂硬度过大或崩解时限。
羟丙基纤维素(HPC)
既可做湿法制粒的黏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黏合剂,用量均为5~20%
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MC、EC)
MC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而作为粘合剂使用
EC
不溶于水,在乙醇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羟丙甲纤维素(HPMC)
溶于冷水,常用2%~5%的溶液作为黏合剂使用
其他
5%~20%的明胶溶液
50%~70%的蔗糖溶液
……
崩解剂
定义
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碎裂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崩解机理
毛细管作用
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类衍生物
膨胀作用
产气作用
酶解作用
常用崩解剂
干淀粉
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一种超级崩解剂
一般用量为2%~5%
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交联PVP)
在水、有机溶剂及强酸强碱溶液中均不溶解,但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会出现高粘度的凝胶层,崩解性能十分优越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泡腾崩解剂
最常用的是由碳酸氢钠和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
崩解剂一般为片重的5%~20%
加入方法
内加法
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内部
外加法
片剂的崩解发生在颗粒之间
内、外加法
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
润滑剂
包括
助流剂
降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
抗粘剂
防止原辅料黏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
润滑剂
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
一种理想的润滑剂应兼具助流、抗粘和润滑三种作用
常用的润滑剂
硬脂酸镁(应用最广)
疏水性润滑剂,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即导致软化效应和崩解超限)
镁离子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本品不宜用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药物及多数有机碱盐类药物
微粉硅胶
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常用量为0.1%~0.3%
滑石粉
作为主要助流剂使用,可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性
常用量一般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
氢化植物油
以喷雾干燥法制得,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
聚乙二醇类(PEG)
月桂醇硫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镁)
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润滑剂
矫味剂
着色剂
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
硬度和脆碎度
常用的硬度测定仪有孟山都硬度仪,硬度在40~60N之间合格
脆碎度应小于1%
重量差异
平均重量<0.30g,差异限度为±7.5%;平均重量≥0.30g,差异限度±5.0%
崩解时限
定义
崩解度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溶出度
定义
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符合要求,崩解时限必符合要求
含量均匀度
定义
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中的每片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需检查重量差异
微生物限度
片剂的包衣
基本类型
糖包衣
薄膜包衣
压制包衣
方法
滚转包衣法
流化包衣法
压制包衣法
工序与材料
糖包衣
顺序:片芯→隔离层→粉衣层→打光→有色糖衣层→糖衣层
包隔离层(防水层)
目的: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进入片芯
包衣材料:10%的玉米朊乙醇溶液、15~20%的虫胶乙醇溶液、10%的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乙醇溶液以及10~15%的明胶浆或30~35%的阿拉伯胶浆
一般包3~5层
包粉衣层
目的:尽快消除片剂的棱角
主要材料:糖浆、滑石粉
重复操作15次~18次,粉衣层增重可达片芯30~50%
包糖衣层
目的:使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操作要点是加入稍稀的糖浆
包有色糖衣层
目的:美观和便于识别
打光
目的:增加片剂光泽和表面疏水性
常用川蜡
薄膜包衣
胃溶型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Ⅵ号、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肠溶型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
水不溶型
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CA)
片剂的制备
片剂制备的重要前提
流动性
可压性
润滑性
压片的方法
制粒压片法
湿法
制软材应“轻握成团,轻压即散”
制湿颗粒可用摇摆式颗粒机
制颗粒的目的
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使粉末内空气容易溢出
解决密度不同而导致的分层现象
避免粉尘飞扬、粘冲等现象
湿颗粒的干燥
箱式干燥法
流化床干燥法
整粒完成后,向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外加的崩解剂亦在此时加入),然后置于混合筒内进行“总混”
若有挥发油类物质,常用“空白颗粒法”
压片
片重的计算
按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按干颗粒总重计算片重
干法
具有热敏性
直接压片法
粉末(结晶)压片
适用于某些流动性和可压性均好的结晶型药物
空白颗粒压片
片剂的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片剂成型是一个物理压缩过程;重结晶而形成“固体桥”,使相邻颗粒联接起来
片剂成型的影响因素
物料的压缩特性
若弹性较强,则可压性差,即压片时所产生的形变趋向于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致使片剂的结合力减弱或瓦解,发生裂片和松片等现象。
一般片剂的弹性复原率在2%~10%,如果药物的弹性复原率较大,结合力降低,易于裂片
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
晶型
立方晶系
对称性好,易压缩成型
鳞片状或针状
易分层裂片
树枝状
可压性好,易于成型,但流动性极差
黏合剂和润滑剂
黏合剂用量大,易成型,但用量过大易造成崩解、溶出的困难
润滑剂有一定的疏水性(如硬脂酸镁),当用量继续增大时,会过多地覆盖于颗粒的表面,使颗粒间的结合力减弱,造成片剂的硬度降低
水分
适量水分或结晶水利于片剂的成型,同时其润滑作用,压成的药片失水后,重结晶现象在相邻颗粒间架起“固体桥”,使片剂的硬度增大。
压力
可能发生的问题
裂片和顶裂
包括顶裂和腰裂
可选择黏性大的粘合剂(如PVP、HPMC的醇溶液)
松片
粘冲
控制颗粒含水量在3%左右或更低
片重差异超限
崩解迟缓
影响崩解的因素
原辅料的可压性
颗粒的硬度
压片力
表面活性剂
润滑剂
粘合剂
粘合力越大,片剂崩解时间越长。粘合剂粘度强弱顺序:动物胶>树胶>糖浆>淀粉剂
崩解剂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崩解效果较好
片剂贮存条件
溶出超限
含量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