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
法理学?法学加理学吗?不明白那就点进来看此篇导图,导图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法理学,其知识内容包括详实的法的概述,法律关系,法的实施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法理学
法的概述
特征
规范性
调整人的行为
国家意志性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期实施
强制性「①违法/犯罪→制裁;②合法行为→保护/强制;强有力的后盾」
国家强制力是保障法实施地的最后力量,非唯一力量
普遍性
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普适性,(立法面前人人平等❌」
程序性
法的执行、适用等有程序要求
具有严格、明确的程序
可诉性
可诉性「诉讼」
法的本质:阶级性&物质制约性
法的价值顶端--自由
秩序是基础
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 条文化、规范化,成熟的政策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法律规则
按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分
授权性规范
规定的是权利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禁止性(不得,禁止)
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分
强制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分
确认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依据xx机关规定」
准用性规范「依照xx法xx条」
法的作用
规范作用(微观层面)
实质--手段/方式
社会作用
实质--目的
规范作用 “教预引制评”
1指引作用
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分为个别性指引&规范性指引
2评价作用
评价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行为
对象--他人行为
分为专门的评价&一般的评价
3教育作用
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的影响
对象--一般人的行为
分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
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行为合理安排
对象--人们相互间的行为
分为对行为本身的预测&对行为后果的预测
5强制作用
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保证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
对象--违法犯罪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阶级统治的职能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法的正式渊源
法的渊源就是法的表现形式
我国属大陆法系,法律渊源主要为制定法
全国人大/人常→法律
国务院→行政法规
xx部/xx政府→规章
人大/人常→法规
自治区 州 县的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法的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的制定机关--54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后就无制定机关了
法律
行政法规
同一级的冲突原则
全国法优先、特别法优先、新法优于旧法、实体法优于程序法、国际法优先、省级政府规章优于设区的市的政府规章
谁制定的就找谁
子主题
同一行政区域: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位阶交叉的法的渊源的冲突处理原则
法律关系
构成要件(3个)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客体
1法律关系主体
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
2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我国--权利本位置
3法律关系客体(4个)
物;人身;智力成果;行为结果
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事实行为
法律事件
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
出生死亡
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事件的经过
法律关系的产生与消灭
产生
法律事实(引发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法律规范(依据)
→法律关系(结果)
消灭
法的实施
1法的遵守
内容包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eg:张三举报xx事情,履行了监督权
2法的执行
执法的特征
1国家权威性
2主体特殊性
3国家强制性
4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3法的适用/司法
主体
人民法院(审判)➕人民检察院(监督法院审判)
国家权威性
国家强制性
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
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原则
司法权
审判权
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的司法权
检察权
包括代表国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不起诉、抗诉等司法权,这些结果都应形成法律文书
司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防线
人事争议诉讼是一种司法活动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形式职权
即法律适用具有独立性
4法的监督
法律监督体系
国家法律监督体系(4个)
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监察机关
司法机关
社会法律监督体系(7个)
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协
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
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媒体舆论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法&道德
产生方式不同
法: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主动制定或认可
道德
社会生活中自然演进产生
表现形式不同
法规范性文件
言论、行为
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
内容结构不同
法
可操作性强
无具体表现形式,对行为的要求笼统,原则、标准模糊,灵活性大,但易生歧义
实施方式不同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等方式实施
也有强制力,但强制力弱
违法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法法律,违法法律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