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与腹膜腔:包含食管与胃肠道,检查技术和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表现,疾病诊断,肝脏等等
编辑于2022-06-06 10:35:19第七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食管与胃肠道
检查技术和正常影像表现
X线造影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食管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数条纵行平行的黏膜皱襞完整
胃轮廓光整,黏膜皱襞清晰,贲门及幽门缩张自如,蠕动存在,排空顺利
十二指肠球部形态规整,缩张自如,各段黏膜皱襞完整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结肠各段形态完整,壁光滑
结肠袋存在,管壁缩张自如
回盲部结构完整,回肠末端黏膜光滑
基本病变表现
X线造影
管腔狭窄、龛影、憩室、充盈缺损、黏膜破坏
CT//MRI
肠壁局限性增厚和肿块、肠壁密度或信号异常、系膜血管的改变和淋巴结异常
疾病诊断
食管癌
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
表现
X线造影
食管狭窄,充盈缺损伴黏膜破坏
胃癌
表现
X线造影
黏膜破坏,充盈缺损
CT/MRI
胃壁增厚或肿块
小肠腺癌
症状
肠梗阻常见
表现
X线造影
肠腔狭窄,黏膜破坏
CT/MRI
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伴肠梗阻
结肠癌
症状
大便异常
表现
X线造影
肠腔狭窄,黏膜破坏,“苹果核”样表现
CT/MRI
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肿块,肠腔狭窄伴肠梗阻
小肠间质瘤
症状
消化道出血(黑便常见)
表现
CT/MRI
肠腔内或外或跨壁生长的肿块
血供丰富,强化明显,可有液化坏死
淋巴结转移少见,肠梗阻少见
肠道淋巴瘤
表现
CT/MRI
肠壁环形增厚或肿块形成,密度相对较均匀,中等强化
受累肠腔可以扩大,肠梗阻不明显,常伴有周围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
表现
好发回肠末端,多节段性分布
肠管狭窄和扩张交替出现
常伴有系膜炎症或系膜脓肿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
表现
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
呈连续性分布,可达回肠末端
非透壁性炎症,受累及肠管肠壁不规则增厚伴结肠袋消失
肝脏
正常影像表现
肝脏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
位于右上中腹部,上方紧贴右膈下,外缘紧靠腹壁,内侧与食管、右肾及肾上腺、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器官毗邻,下方与结肠紧邻
形态
呈楔形,右叶厚而大,向左逐渐变小变薄
CT及MRI可通过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显示肝脏形态
肝脏边缘光滑,棱角锐利
肝叶、肝段划分
肝叶
左叶、右叶和尾叶
肝段
以左、中、右肝静脉作为纵向划分标志
以门静脉左、右支主干作为横向划分标志
将肝脏划分为八个肝段,即尾叶为Ⅰ段,左外上段为Ⅱ段,左外下段为Ⅲ段,左内段为Ⅳ段,右前下段为Ⅴ段,右后下段为Ⅵ段,右后上段为Ⅶ段,右前上段为Ⅷ段
肝实质
CT检查
CT平扫
正常肝实质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比脾密度高,CT值约为45~65HU,其中的血管可表现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影
CT多期增强
可反映肝实质的供血特点,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达到高峰
MRI检查
MRI平扫
正常肝实质信号均匀
T1WI上呈中等信号,高于脾的信号
T2WI上呈较低信号,明显低于脾的信号
多期增强扫描
T1WI上,肝实质强化表现与CT相同
基本病变表现
肝大小与形态异常
肝脏增大
肝萎缩
肝脏变形
肝边缘与轮廓异常
肝硬化
可导致肝边缘与轮廓异常;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发现肝轮廓凹凸不平,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肝内占位性病变
可突出肝表面,表现为局限性隆起
肝弥漫性病变
肝局灶性病变
肝血管异常
疾病诊断
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
CT表现
平扫
显示全肝密度普遍性减低,比脾密度低;出现“血管湮没征”,或“血管反转征”,但血管分布、走向和管径均正常
增强
肝实质的强化程度减低,但强化的肝内血管显示更为清晰
MRI表现
表现为与同相位(in phase)相比,反相位(out phase)上全肝实质信号明显减低
局灶性脂肪肝
CT表现
平扫
表现为一个或数个肝叶或肝段密度降低
在胆囊旁和叶裂附近肝组织可出现相对高密度的肝岛表现
增强
可示其内血管分布正常
MRI表现
表现为反相位上,某一叶或多叶、多段肝实质信号明显减低
肝岛信号强度在各序列上均同于正常肝实质
肝硬化
CT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形态学变化,可为全肝萎缩、变形,但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结果出现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
肝轮廓常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
密度变化,肝的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等因素,导致肝密度不均匀
增强
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多与其余肝实质强化一致
间接征象
脾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
MRI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肝脏大小、形态改变与CT所见相同
肝硬化结节呈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
RN和DN在T1WI上均可表现为略高、等或低信号, T2WI上大多为低信号
增强
RN及大部分DN为门静脉供血,因此各期强化与肝实质一致,DN也可表现动脉期轻度强化,但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均与肝实质相同
间接征象
与CT表现相似
增强MRA可更好地显示门静脉高压形成的扩张、迂曲侧支循环静脉
肝脓肿
CT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脓腔可表现为肝实质内低密度区,其内可有分隔,也可有小气泡或气液平面
脓肿壁环绕脓腔周围,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
增强
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分隔也表现明显强化,而脓腔无强化
间接征象
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环状低密度水肿带,水肿带呈延迟强化,与无强化脓腔和强化的脓肿壁共同构成“环征”
肝棘球蚴病
CT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
典型表现为母囊内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子囊
囊壁常有环状钙化
内、外囊分离出现所谓“双边征”“水蛇征”为本病的可靠征象
增强
囊内无强化,囊壁强化
间接征象
囊肿巨大时CTA可见其周围血管受压移位
MRI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肝内囊肿结构表现与CT相似
囊内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富含蛋白质和细胞碎屑则表现信号不均
增强
与CT表现相同
间接征象
与CT表现相同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表现
直接征象
动脉期,肿瘤从周边部开始强化,结节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类似同层主动脉
门静脉期,强化向肿瘤中心扩展
平衡期和延迟期,肿瘤强化仍持续向中心扩展且强化程度减低,但密度仍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最终达到全部肿瘤均一强化
整个过程呈“早出晚归”强化表现
间接征象
CTA有时可见供血血管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使之弧形移位
MRI表现
直接征象
基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其MRI信号颇具特征性,即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而T2WI及其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为均匀高信号,且随回波时间延伸,高信号表现更为显著,呈“灯泡征”
多期增强检查,肿瘤的动态强化表现及过程与CT相同
间接征象
与CT表现相同
肝细胞癌
CT表现
直接征象
动脉期,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早期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肿瘤内可见肿瘤血管
门静脉期,肿瘤缺乏门静脉供血而表现为相对低密度
平衡期,肿瘤密度持续减低,与周围正常强化肝实质的对比更加明显
肿瘤整体强化过程呈“快进快出”表现
间接征象
静脉内瘤栓,胆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组织脏器转移
MRI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肿瘤常表现T1WI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
假包膜在T1WI上为肿瘤周围的环状低信号影
在DWI上,肿瘤呈高信号、ADC值减低
增强
Gd-DTPA多期增强检查,肿瘤强化表现与CT相同,呈“快进快出”表现,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
间接征象
与CT表现相似
肝转移瘤
CT表现
直接征象
平扫
典型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
肿瘤坏死较常见,表现肿瘤中央有更低密度区
病变也可为单发
增强
表现与肿瘤血供有关,多见的是肿瘤边缘环状强化,而中央坏死区无强化,呈“牛眼征”表现
间接征象
可查出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还可能显示其他部位的转移瘤
肝囊肿
CT表现
平扫
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境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水样低密度灶,CT值为0~20HU
增强
低密度灶无强化,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境界更加清楚
囊壁菲薄,也无强化,一般不容易显示
MRI表现
平扫
囊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
由于囊肿内含水量比海绵状血管瘤更高,致其T1值和T2值更长
DWI的多b值扫描,囊肿信号随着b值增高逐渐降低,而ADC图呈高信号
增强
囊肿无强化
胆道系统
正常影像表现
胆管
正常胆管显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分布,走向自然
胆囊
胆囊位于肝门下方,肝右叶前内侧
断层表现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4~5cm
胆囊腔表现均匀水样低密度,CT值为约0~20HU
胆囊壁光滑锐利,厚度约2~3mm,呈均匀薄壁软组织密度
基本病变表现
胆囊大小、数目和位置异常
胆系钙化灶
胆系内钙化灶多为结石所致
胆管扩张
可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胆管扩张
胆管狭窄或阻塞
最常见引起胆管狭窄或阻塞的原因是结石、肿瘤、炎症
充盈缺损
胆管和胆囊内结石或肿瘤均可造成腔内充盈缺损
通常结石所致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整,而肿瘤所致者多不规则
疾病诊断
胆石症
CT表现
可见肝内、外胆管或胆囊内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的高密度影,胆总管结石引起上部胆管扩张
MRI表现
基于结石成分不同,MRI上表现各异
通常,结石在T1WI上为低信号,部分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均为低信号
MRCP可整体直观胆系内低信号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等,但肝内胆管较小结石显示不佳
胆囊炎
CT表现
急性胆囊炎,胆囊增大,直径>5cm,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并呈分层状强化
慢性胆囊炎,表现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MRI表现
T1WI和T2WI上显示胆囊增大和胆囊壁增厚
胆囊癌
CT表现
肿块型: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被实性软组织肿块代替,邻近肝实质密度减低且与之分界不清
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结节型:表现为自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块,单发或多发,其基底部胆囊壁增厚
MRI表现
胆囊癌MRI表现与CT所见相似
胆管癌
X线表现
ERCP仅在胆管癌介入治疗时应用
CT表现
平扫,显示肝内外肝管不同程度扩张,常为显著扩张
梗阻端即肿瘤表现则与其生长方式相关
MRI表现
MRCP在显示胆管扩张方面与CTC相同
可显示胆管内和(或)外不规则异常信号软组织结节,以及胆管狭窄或阻塞
胆系先天性发育异常
I型
CT表现
显示胆总管全程明显扩张,其内可并有胆结石
可发生胆管癌,而呈相应表现
MRI表现
形态变化同CT所见
囊状扩张的胆管在T1WI和T2WI上呈水样信号
V型
CT表现
以肝周围部为主的多发囊状低密度灶
MRI表现
形态变化同CT所见
囊状扩张的胆管在T1WI和T2WI上呈水样信号
扩张囊腔与肝内胆管间的交通,此征象是诊断Caroli病的特征性表现
胰腺
正常影像表现
超声检查
边缘整齐,内部呈均匀细小光点回声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胰腺的轮廓、密度、形状和大小
边缘光滑或呈小分叶状,密度均匀,低于肝实质
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可不显示或表现为细线状低密度影
MRI检查
腹膜后高信号脂肪组织有助于勾画出胰腺轮廓
T1WI和T2WI信号均匀,与肝实质相似
基本病变表现
胰腺大小和形态异常
胰腺弥漫性增大
常见于急性胰腺炎
胰腺弥漫性缩小
常见于老年性胰腺萎缩或慢性胰腺炎
胰腺局部增大、外凸
多为肿瘤,亦可见于慢性胰腺炎
胰腺实质内回声、密度和信号异常
胰管异常
包括胰管扩张、狭窄、钙化及走行异常
胰周间隙及血管异常
疾病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胰腺大小、边缘、密度、胰周、肾前筋膜
胰腺强化不均,坏死区无强化
慢性胰腺炎
CT表现
胰腺可弥漫或局限性增大或萎缩
胰管可呈串珠状或管状扩张
钙化和结石表现为沿胰管分布或(和)位于胰腺实质内不规则和斑点状致密影
胰腺癌
CT表现
直接征象
胰腺局部增大,呈乏血供,界限不清,血管可受累
间接征象
肿块上游胰管扩张,胰腺萎缩
MRI表现
MRCP可见胰管扩张,胰头癌可见“双管征”
胰腺囊性肿瘤
CT表现
微囊型SCN多发小囊排列呈蜂窝状,中央有纤维疤痕,增强扫描因囊壁和分隔强化,蜂窝状表现更加清楚
MCN的囊内常有少量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可出现强化
分支胰管型IPMN好发于钩突,也可见于胰尾,呈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可见分隔,特征性的表现是与胰管相通
MRI表现
显示胰腺囊腺瘤和IPMN的结构特征优于CT检查
囊内液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囊壁及囊内分隔呈低信号
更清楚地显示SCN的蜂窝状特征
MRCP能更准确地显示有无胰管扩张及其程度和囊性病变与胰管的关系
脾
疾病诊断
脾肿瘤
血管瘤
CT表现
平扫
多表现为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
增强
早期从边缘开始强化,渐进性向中央填充,最后大多能完全或大部充填,密度等于或高于脾脏
淋巴瘤
CT表现
平扫
单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
增强
肿块强化不明显,与正常强化脾实质分界清楚
可能发现邻近淋巴结增大
脾梗死
CT表现
平扫
典型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边界清楚的楔形低密度区
增强
低密度区无强化,与周围正常强化脾实质对比更加清楚
腹膜腔和肠系膜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腹膜腔疾病的筛选方法,但易受肠气干扰影响检查效果
CT检查
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可以敏感发现病变,并可清楚显示结构关系,增强检查还能进一步提高小病灶的检出,且有利于定性诊断
MRI检查
作为CT检查后的补充技术,有利于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细节显示稍逊于CT检查
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CT检查
正常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均不能直接识别,但可观察到其整齐光滑的边缘
增强CT可以看到网膜、系膜和韧带其中血管的强化
正常情况下,无论平扫或增强检查,多不能确定网膜、系膜和韧带的边界
MRI检查
表现类似于CT检查
系膜、网膜和韧带内脂肪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和较高信号,且在抑脂检查时转变为低信号,其内血管多呈流空信号
基本病变表现
腹腔积气
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均可发现腹腔积气,分别呈气体样强回声反射、气体样低密度和无信号表现,其中CT检查效果最佳
腹腔积液
CT和MRI检查时,分别呈液性无回声区、水样密度和信号强度
CT检查能够整体显示腹腔积液的分布情况
MRI检查还有可能依其信号强度区分浆液性或血性积液
腹膜增厚
均一增厚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和急性胰腺炎等;结节状增厚常多为腹膜原发或继发肿瘤
CT和MRI均可发现腹膜增厚,常同时伴有腹腔积液
网膜和系膜异常
疾病诊断
腹膜腔感染性病变
急性腹膜炎
腹腔脓肿
CT表现
脓肿早期
呈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检查无强化
脓肿形成后
平扫脓肿中心为低密度,周边密度稍高,部分脓肿内可见气体样密度影;脓肿周围的脂肪组织密度多增高,相邻肠曲的肠壁常有增厚
增强可见脓肿壁呈不同形态环状强化
结核性腹膜炎
CT表现
渗出型显示密度稍高于水的腹腔积液;腹膜较均匀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大网膜有较多渗出时呈污垢样改变
粘连型可见稍高密度的腹腔积液,常呈多发包裹性;网膜呈小片状增厚并有不同程度强化;肠系膜增厚呈线状、星芒状改变
干酪型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并环形强化;腹内多发囊样病灶,常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分隔多为轻度强化,也可因复合感染而有明显强化
腹膜肿瘤
腹膜转移瘤
CT和MRI表现
平扫
腹膜呈结节状不规则增厚
常见于盆腔腹膜陷凹处、升降结肠和肝脾周围,肝脾表面因压迫出现弧形压迹
肠系膜和网膜有多发软组织密度、信号结节,甚至形成网膜饼
增强
腹膜、系膜和网膜的结节通常有中度左右强化而显示更为清楚
急腹症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透视及X线平片
透视:临床应用较少
X线平片:常用检查方法
造影检查
钡剂或空气灌肠检查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DSA检查
超声检查
对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和腹部急性外伤,超声检查均有一定价值,也可作为这些疾病的初查方法
CT检查
CT平扫
为急腹症CT检查的常规方法
CT增强扫描
主要用于检查与血管有关的急腹症、腹内脏器损伤、脏器炎症及腹腔脓肿,用于了解肠梗阻时是否伴有血供障碍
正常影像表现
X线平片
腹壁与盆壁
实质脏器
空腔脏器
CT检查
CT平扫
能够直接显示肝脏、脾、肾脏、胰腺及腹膜腔和腹膜后间隙内各解剖结构的密度和形态,它们的正常表现见有关章节;对胃肠道可以观察其位置、内腔和腔壁的径线、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腔内无积气、积液表现
CT增强扫描
显示正常胃肠道的腔壁和系膜血管发生强化
基本病变表现
疾病诊断
肠梗阻
单纯性小肠梗阻
X线表现
小肠扩张积气
肠腔内积液:立位检查可见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液平面较短,肠腔内气柱高。液平面相互间呈阶梯状排列,此征象为单纯性小肠梗阻特征性表现
胃、结肠内气体少或消失
CT表现
可显示扩张的肠曲,并可见多个肠腔内气液平面
如果肠管互相融合成团,或与腹壁相连,提示为粘连性梗阻; 如果肠道内或腹腔内可见肿块,提示为肿瘤引起的梗阻; 如有肠套叠,则可显示出典型CT征象,出现三层肠壁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
X线表现
可出现以下特殊征象:“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袢、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征
麻痹性肠梗阻
X线表现
胃、小肠和大肠等均积气、扩张,其中大肠积气更为显著
立位可见液平面,但液面少于机械性小肠梗阻
多次复查肠管形态改变不明显
如果不合并有腹膜炎,则扩张的肠曲互相靠近,肠间隙正常。 如果同时合并腹腔内感染,则肠间隙可增宽,腹脂线模糊。
CT表现
腹腔内大小肠均充气扩张,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积气较积液明显
胃肠道穿孔
X线表现
胃肠道穿孔穿入腹腔内时,主要表现为气腹、腹腔积液、胁腹线异常和肠麻痹等征象
以膈下游离气体为典型表现
腹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