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孩子.挑战》第五章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惩罚和奖赏是适用于独裁社会的,在独裁社会,权威者享有支配地位,有给予他人赏罚的特权,能够决定谁有功有过,谁该赏谁该罚。而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民主包含平等,父母不能独享权威。权威意含支配权----一人高于他人。而平等理念中,没有所谓的支配权。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编著的企业管理著作,于1989年首次出版,该书讲述了品行修养,为人处事的技巧,本篇导图主要讲述双赢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编著的企业管理著作,与1989年首次出版,该书讲述了品行修养,为人处事的技巧,此篇导图主要讲述人际关系的本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五章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惩罚
惩罚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无法持久,孩子宁可被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通过奖赏赢得孩子的合作,结果只会剥夺孩子从生活中获得基本的满足感
打孩子会伤害孩子的尊严,也没有尊重自己,事后还会感到内疚后悔。
鼓舞、激励
孩子需要父母引导,当孩子确定父母尊重她,也尊重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的引导。
学习方法有效的激励孩子,让孩子自律;
创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围,教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自由快乐的一起生活;
营造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生活中给孩子学习、训练的机会。
这些行为要在不使用价值特权的前提下,因为一旦我们动用家长特权,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抗,也就和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惩罚或者打骂孩子之后
对自己诚实,承认惩罚及打骂的行为实际是为了缓和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同时也要承认,有时候孩子的目的真的是要被惩罚或打骂。
令人生气的行为背后,有一部分目的是要证明自己就是无可救药的“坏孩子”,或者体现和大人的“权利之争”,或者是要对先前的不公平进行伤害性的报复。当我们惩罚孩子时,我们的行为就符合孩子的错误目标,掉进更深的陷阱。
当自己犯错时,最好的方式是一笑了之,然后继续向前,继续更好的充实自己,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气而不必事后内疚不已。
奖赏和惩罚一样都是弊大于利
都缺乏尊重,上级会对下级的好行为进行奖赏,而在相互平等 和尊重的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需要被完 成。
满足感应该来自于和谐的互助与合作。认为“只有获得,才有价值”是错误价值观。
孩子做些家务,是因为他们需要对家庭做出 贡献;而他们得到零用钱,是因为他们应该共享家庭利益。
当我们用贿赂换取孩子 的好行为时,其实我们是在表现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行为会 让孩子很气馁。
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 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