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十六》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作的一篇散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穴位定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等。
十二经脉穴位定位,包括: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足厥阴肝经(14)、木手太阳小肠经(19)等。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惊悸
成因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1)
证治
火邪致惊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水饮致惊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13)
半夏麻黄丸
吐衄下血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3)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7)
脉症+辩证
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5)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8)
预后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2)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6)
治禁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4)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9)
虚寒吐血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4)
柏叶汤
热盛吐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17)
泻心汤
虚寒便血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5)
黄土汤
湿热便血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6)
赤小豆当归散
胸满瘀血
瘀血阻滞(脉症)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10)
瘀血化热(治法)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