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穴位定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等。
十二经脉穴位定位,包括: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足厥阴肝经(14)、木手太阳小肠经(19)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吐
成因+脉证
饮邪致呕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可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2)
胃反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3)
寸口脉微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4)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古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5)
治则+禁忌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1)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6)
证治
寒
肝胃虚寒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8)
茱萸汤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9)
阴盛格阳
呕而脉弱,小便后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14)
四逆汤
虚寒胃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16)
大半夏汤
热
热利兼呕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热郁少阳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5)
小柴胡汤
胃热实证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17)
大黄甘草汤
热结饮阻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19)
寒热错杂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0)
半夏泻心汤
饮
寒饮呕吐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12)
小半夏汤
阳虚饮停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20)
半夏干姜散
寒饮搏结胸胃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21)
生姜半夏汤
饮阻气逆 呕渴并见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18)
茯苓泽泻汤
呕后调治
呕吐而病在隔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13)
猪苓散
哕
治则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7)
胃寒气逆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22)
橘皮汤
胃虚有热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23)
橘皮竹茹汤
下利
病机脉症预后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24)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25)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跗阳者,为顺也。(26)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27)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28)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29)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30)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31)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2)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33)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34)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频率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4)
治法+治禁
湿滞气利
虚寒下利
虚寒下利兼表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6)
桂枝汤
寒厥下利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45)
虚寒肠滑气利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47)
诃黎勒散
虚寒下利脓血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42)
桃花汤
实积下利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7)
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8)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39)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40)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41
小承气汤
热利下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43)
白头翁汤
下利肺痛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46)
紫参汤
下利虚烦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44)
栀子豉汤